起底天价考研保录班:学费20万元 复试对所报院校公关

12.10.2014  11:10

    大学毕业3个月了,陈潇的学习状态却比在校时好了很多。

    这间20来平方米的长方形自习室里,摆着9张木制课桌,每张桌子能坐两人。其中一张的边角上,贴着“陈潇”两个字。

    陈潇,河南某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如今是这间自习室里“最贵”的学员,学费25万元。班上其他10余名同学,学费也在20万元上下。这间自习室是考研培训机构宣传为“保录班”的教室。

    多家承诺保录的考研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费之所以达20万元,原因之一是能够进行系统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复试会牵扯到对院校相应的公关”。

    保录承诺的背后,是庞大的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1994年,10万人左右;2014年,172万人。这一数据20年间只下跌过两次,但全国的研招计划增幅已连续3年放缓。

    天价保录班,在以往众多媒体报道中,已成众矢之的。媒体披露,这些保录班的运作模式普遍是,声称拥有独到的人脉资源,可以接触到命题教授、面试考官,借此吸引考生并收取高额费用。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以学生身份探访北京多家培训机构的保录班时看到,白与灰的规则交织作用在几乎每一个学员的身上,他们勤奋,对应试顺从,对潜规则默认与期待,对未来迷茫和憧憬……

    为了一次性“上研

    陈潇是一名“二战者”,本科毕业于河南某民办大学。2014年,她向北京市海淀区一所985院校发起冲刺,遗憾地倒在了考研的初试线上。

    “各种资料跟不上,复习也没有方法。今年一开始我就想报个补习班。”陈潇来这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考研机构看了3次。第一次,她一个人;第二次,她和姐夫一起,随后回家和父母商量。“一开始我想报‘保过’,后来老师跟我说直接报‘保录’吧。我爸说,你自己决定。

    “保过”、“保录”,一字之差,价格差几倍。“保过”指的是经过训练,保证能通过初试线,收费七八万元;“保录”则是保证最终被录取,收费25万元。

    最后一次,父亲陪陈潇作出了报保录班的决定。

    “觉得挺贵的,人家打的牌子就是高端班,高端不就是砸钱嘛。”陈潇的家里做点小生意,还有个弟弟在读中学,其实并非富贵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