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还欠款 石家庄老太十几年苦寻雪中送炭的朋友

08.04.2016  11:43

    13年来,路俊岭老人始终有件心事儿放不下。21年前,路俊岭老人投资办厂时,好友王卫东雪中送炭借给她2000元钱。可在2003年,王卫东突然失去了联系。老人苦苦寻找,还钱之外更为了积攒21年的情分。

    “我托很多同学寻找,都没有任何线索。无奈之下,只好求助报社了。”4月7日,68岁的路俊岭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在省会生活十多年的路俊岭曾在保定机床厂工作。老伴儿是橡胶杂品厂的技术员。1988年,老人因为买地盖房,借了亲友不少钱。1995年退休后,路俊岭就琢磨着凭借老伴儿的技术自己办厂,这样就能更快地还清债务了。可开办橡胶杂品厂也需要资金投入,路俊岭只好再次开口向亲友借钱。“很多亲近的朋友二话不说就把钱送来了,王卫东就是其中之一。”路俊岭说,王卫东是她老公的大学同学,得知自己开办工厂后,立即送来了2000元钱。这笔钱如雪中送炭般,一解燃眉之急。

    1996年,工厂完成一笔订单后,路俊岭就想把2000元钱还给王卫东。王卫东却婉拒说:“老嫂子,咱们是什么关系!先还别人吧……”路俊岭只好带着2000元钱在债主中转了一圈,没想到大家都说不急着还钱。她只好又回到王卫东那里。这次,王卫东依然不肯收。“他知道工厂急需资金周转,建议把钱继续投资。”路俊岭说,当时工厂的确需要资金,她也就没有坚持。

    两年后,路俊岭老人经营的橡胶杂品厂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关闭。本想开工厂还债的她经过盘点后竟发现,前前后后竟有20万元的欠款,债务比原来还要多。老人开始做买卖、打零工,想尽办法还债。儿子结婚、生子、买房,她都没添过钱,退休金也都用来还债了。到2001年,还有7万多元债务。那一年,路俊岭的小孙子出生,路俊岭随儿子到东北。“儿子当时对我说,有多少债务您说话,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路俊岭说,她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什么家产,但也绝不能叫孩子们给她填坑。

    就这样,老人依靠自己的退休金,一点点还清了除王卫东外的所有债务。2003年,路俊岭从东北回到保定,找到王卫东经营的瓶盖厂想还钱,可是大门上锁,电话不通。路俊岭又找到老伴儿的另一个大学同学让他打听王卫东的下落,最后也没找到。

    同年,路俊岭来到石家庄居住,她每年都要托人打听王卫东的情况,可一直没有任何消息。还钱这件事儿也成了路俊岭的一块心病。有人劝她,反正也没有借条,找不着就算了吧。可路俊岭却不甘心:“我借的所有债务都没借条,这些借条牢牢地记在我的心中,刻在我的脑子里。关系好,可以时间长些,利息可以不算,但本钱是一定要还的!就是还了,那人情债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从2003年到2016年,13年里,路俊岭老人从来没有放弃寻找。“一是为了还钱,更是为了积攒了几十年的情分。”老人说。(记者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