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消除数据壁垒 大力推进网上办事——浙江杭州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实践与思考

22.05.2018  14:52

  
   阅读提示
  
  为优化营商环境,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浙江省杭州市坚持推进网上办事,通过有效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消除部门系统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将“线下的办事人员跑腿”转化为“线上的数据跑腿”,基本实现企业开办一般3至5天,最长不超过7天。后续通过进一步业务流程整合,将实现企业开办最长不超过5天。
  
  杭州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目标是既要好办事、快办事,又要避免实体窗口投入的持续增加、窗口工作人员压力持续加大。未来,杭州还将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协同推进批管联动,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简化事前审批,以优化事前审批推动事中事后监管创新。

   杭州推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改革保障有力
  
  领导重视 提供强大动力
  
  2017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通过一年努力,杭州市积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商事登记领域改革两次受到省委书记专项批示肯定。今年,浙江省大力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加强跨部门业务协同应用,打破部门信息孤岛,有效提升网上办事便捷度。杭州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最多跑一次”改革纳入全市2018年新“六场硬仗”的首场硬仗,在“移动支付之城”的基础上打造“移动办事之城”,实现“移动可办”或“就近能办”。商事登记领域改革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杭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全市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证照分离”改革、商事登记“一网通”等各项重点工作,并将其纳入市政府综合考核范畴。
  
  持续改革 奠定坚实基础
  
  2017年,杭州市以“网上办事”“一网通办”为核心,推行“1+N+X”“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等多项改革,为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于2017年4月24日上线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取消名称预先核准环节,企业名称由系统进行自主查询、比对、判断,并即时给出申报结果,无须人工审核,实现名称申报“零上门、零材料”,网上即时办结。目前,全市98%以上的企业名称已实行自主申报。今年4月24日,杭州上线企业名称自主申报APP,实现企业名称申报移动可办。
  
  二是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所有企业类型、所有企业登记事项均开通网上申报审批功能,全部实现网上可办,并推行电子签名,核发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登记,目前全市新设企业网上办事率达95%以上。
  
  三是推进“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改革。将公章刻制备案、银行开户许可、外商投资企业备案以及其他涉企备案审批事项共计114项纳入“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改革,部署建设商事登记“一网通”系统平台,85%以上的新设企业同步实现准入准营。
  
  信息共享 消除部门壁垒
  
  2017年,杭州市成立数据资源管理局,实现市及市以下所有政府部门的所有数据信息无条件归集、有条件使用,为数据归集、信息共享提供了强大保障。在商事登记领域,杭州市以数据信息共享、业务流程再造为突破口,打破部门间业务闭环,将企业信息采集环节统一整合前移到企业设立登记环节,实现“一表填报、一次提交、一次采集”;打破部门间系统壁垒,通过强化企业数据信息的整合运用、交互共享,实现各业务环节的串并联审批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为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提供了坚实的系统保障和实践支撑。

   具体措施
  
  将企业开办环节从7个压缩为4个,分别为领取营业执照、公章刻制及备案、银行开户许可及申领发票,分别涉及市场监管、公安、银行、税务四部门;将企业开办时间从9至13天压缩为“一般3至5天,最长不超过7天”,分别为领取营业执照1至2天,公章刻制当天或1天,银行开户2至3天,申领发票当天或1天;将办事流程从串联审批优化为串并联审批结合,压缩企业开办总时长。
  
  大力推进网上办事 持续优化办事流程
  
  一是整合业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以商事登记“一网通”系统为依托,打造企业开办集成化业务办理平台,整合市场监管、公安、银行、税务四部门的业务事项,申请人无须多头登录各部门的独立办事平台,实现“一网通办”。
  
  二是再造业务流程,串并联相结合。打破传统的串联审批、依次办理的业务流程,实现串联并联有机结合。市场监管部门办结营业执照后,将企业登记信息及统一采集的各部门业务申请信息分别推送给公安、银行、税务部门,形成业务串联关系。上述部门收到共享业务信息后,分头办理各自业务,实现并联审批,有效压缩业务环节总时长。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变革审批方式。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着力建设开户预约审批系统,实现银行开户提前预审。近期,还将投入运行电子影像远程审批系统,实现纸质审批材料全面影像电子化,通过商业银行属地上报、人民银行远程审批、纸质材料后续流转的方式,有效压缩银行开户办结时间。
  
  四是尊重自主选择,维护公平竞争。公章刻制单位及开户商业银行的选择完全尊重企业自主意愿,由企业自由选择。相关系统提供全市所有商业银行网点的清单列表以及智能检索功能,公章刻制单位可根据距离、服务、业务关联等因素自由选择,企业也可根据距离、价格、服务等自由选择,通过市场充分竞争,进一步压缩办结时间。
  
  大力消除部门壁垒 着力实现数据共享
  
  一是企业信息跨部门共享。企业登记信息经市场监管部门核准后,按照公安、银行、税务部门办理各自业务的数据需求,通过“一网通”推送到各部门业务系统,实现跨部门共享。
  
  二是业务申请跨层级流转。针对各部门业务在管辖范围、审批层级方面的不对等性,应用“一网通”系统可实现跨层级精准推送,无须企业自行确认各业务环节的审批登记机关。
  
  三是办理结果跨环节协同。税务部门在“企业开户银行及账号”信息缺省的情况下,先行办结发票申领业务,与银行开户许可业务形成并联审批关系,有效压缩企业开业总时长。上述信息待银行办结开户许可业务后推送至税务部门,无须企业补申报,实现跨环节协同。
  
  四是业务需求跨流程发起。对开办时暂无银行开户、申领发票需求的企业,以用户为导向,提供即时办理和分时办理两种业务模式。企业可以只办理营业执照和公章刻制备案,待有实际业务需求时再通过商事登记“一网通”系统调取企业登记数据,办理银行开户许可及申领发票业务,满足不同企业的业务办理需求,提升企业服务体验。
  
  大力推进数据采集便利化 精减提交材料数量
  
  一是做好数据减法。建立标准化数据采集规范,统一数据采集,集成数据采集表单,将分头采集、分头录入、分头核验,整合为一表填报、一次采集、一次录入、一次核验、全程通用,避免数据重复填报、重复采集、重复录入、重复核验,提升申报、审批效率。
  
  二是做好材料减法。对凡是基于数据集成、信息交互,能够实现数据共享的登记材料,如营业执照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各部门申请表单等材料,全部转化为电子化数据,形成商事登记基本信息共享表,由“一网通”系统统一推送,企业无须重复提交。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处理好网上办事与实体窗口整合的关系
  
  目前,一些地方试点实体窗口整合,通过审批部门集中办公、集成审批、统一出件实现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从初步的成效来看,上述做法仍有一定局限性。整合实体窗口,以增加窗口的人力物力投入、增加审批人员的工作压力实现办结的时间压缩,较适用于审批管理层级较低、日均办件量相对较少的区域。对省、市一级的企业登记机关,因登记管辖范围大,对等层级的公安、税务部门又不涉及相关业务办理,较难落实窗口的物理整合。我们认为,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改革措施应当可持续、可复制和可借鉴,推进网上办事、让数据多跑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处理好系统融合和数据个性的关系
  
  目前,各部门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接口不开放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如何把分散的系统有效集成,强化业务系统对接,处理好系统间的统分关系,是推进改革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比如,税务部门金山系统与“一网通”系统实现融合、数据对接的层级就不对等。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改变思路,拟从税务部门电子税务局网上办事系统入手,寻找突破口,与该系统对接,从而实现与金山系统的间接对接。
  
  处理好改革成效与社会认知的关系
  
  从“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测评看,改革成效与社会认知仍存在一定差距。“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材料齐全、形式合法、符合受理条件为实现前提,但在抽样调查中,办事企业和群众仍不能准确理解,把因材料不符造成的往返补正归结于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不高。推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改革,一定会存在同样的问题,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把自行准备材料的时间、自行延期未及时办理的时间计算在企业开办时间内,造成政府部门按照系统核准时间的统计数据与公众抽样调查的时间存在差距。如何缩小差距,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处理好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的关系
  
  “先照后证”“证照分离”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简化事前审批,或者取消事前审批。在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流程环节上,不仅要从压缩时间、提高效率入手,更要通过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简化、整合、取消事前审批事项和办事环节,这不仅是政府治理能力的体现,更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 □浙江省杭州市市场监管局

                                                                                                                     来源:中国工商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