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81岁靳玉霞:缝制花样年华

28.02.2016  11:16

  ●一刀、一剪、一针、一线,陪伴她,一辈子。

  ●虽然她的小破坏也时常让他们头疼,但父母还是给予了她最大的支持,从未阻挡她对兴趣爱好的执著追求。

  ●从物理系高材生到服装设计到自主创业,她做出了最勇敢的职业转换,将人生最大的兴趣转化为最爱的工作。

  □本报记者 红波/文

  “一卷皮尺把分寸,一把剪子裁玲珑,一针一线出曼妙”,在省会石家庄,提起手工制作旗袍及时尚成衣制作,几乎无人不知靳玉霞的名号。经她那双巧手裁剪制作的纯手工旗袍不知成全了多少新娘,在婚礼上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她设计的礼服、西装、裙装、套装等,很多已成为人们衣柜中的经典收藏。

  2月25日一大早,当记者如约走进河北翰缘服饰有限公司创始人靳玉霞女士的工作室时,她正在指挥工作人员往模特身上套刚刚做好的旗袍。一头精致的银色卷发,一脸亲切和蔼的笑容,一身合体剪裁的服装,一副认真专注的神情,她看起来完全不似一个已经81岁的耄耋老人。偌大的工作室里整齐有序地悬挂着客人定制的成品半成品旗袍及各式时尚成衣,彰显着主人的品位与时尚。

  一聊起服装设计,靳玉霞的眼睛里迸发出亮光,似有挥洒不完的热情。从一个物理系的高材生,到从事一生挚爱的服装设计制作,她的人生故事充满传奇。

  物理系高材生偏偏天生爱裁剪

  聪明漂亮、心灵手巧,出生在张家口的靳玉霞从小就是一个特别爱美的姑娘。作为父母的掌上明珠,母亲总是想尽办法把她打扮得如同小公主一般。母亲亲手为她设计制作了很多漂亮衣服,在当地那些衣服也都成为妈妈们争相模仿制作的原型。

  “三岁时我就会为我的布娃娃缝衣服。”靳玉霞对设计制作服装有着与生俱来的天分。“我那会儿就喜欢裁裁剪剪,一放学早早地写完作业后,就开始忙着剪纸样,做各种小衣服、帽子、鞋子,甚至做皮包我也十分感兴趣。”上小学后,聪明的她几乎不费力就能考到年级前几名,那时,小小的靳玉霞每天放学后最快乐的事就是不停地想、不停地设计、裁剪、制作各种好看的东西,家里的纸张都被她拿来剪成纸样,母亲存储的布料也被她偷偷地拿来剪了缝了。好在她有一对开明的父母,虽然她的小破坏也时常让他们头疼,但父母还是给予了她最大的支持,从未阻挡她对兴趣爱好的执著追求。而她设计制作的各种小衣服、帽子等也都会成为当时小朋友争抢的礼物。

  靳玉霞中学时的理科成绩一直很优秀,尤其是物理,因此她上大学时选择了物理专业。这位物理系的美女高材生并没有放弃对服装、艺术的追求。为了让自己在艺术修养上更上一层楼,她选修了美术专业课。业余时间她依然热衷设计制作各种时尚服装,也开始应邀为同学们设计制作衣服,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最美设计师。

  放弃光谱分析工作实现职业跨越

  大学毕业后,靳玉霞被分配到天津一家拖拉机厂从事光谱分析工作。工作之余,她对服装设计依然兴趣浓厚。

  后来,由于工作调动,她来到了保定。面对工作与兴趣的冲突与矛盾,最终,靳玉霞决定放弃原有工作,选择了追随兴趣,来到石家庄一家服装研究所工作。虽然这样的选择在当时并不被大家理解,需要很大的勇气,但靳玉霞态度坚定:“我就是爱搞设计,我就是愿意跟时装打交道。

  来到石家庄的靳玉霞勇敢地实现了从光谱分析到服装设计这两个毫不搭界的行业的跨越,开始了她全新的人生,将最大的兴趣爱好变为一生从事的职业。

  凭借她对艺术、美术、时尚的审美能力及个人修养,在服装设计领域,她的才华得以展露。那时石家庄很多成品制衣厂都喜欢她设计的版样,很多外宾也喜欢穿她设计的旗袍。

  在服装研究所的工作中,靳玉霞也产生了困惑,她觉得自己很多奇思妙想、设计理念受制于环境体制的影响不能得以实现,于是,她又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提前退休自己开店,为顾客量身定制时装。

  从广安街服装大棚到创办个人品牌工作室

  “做衣服要用心来做,穿衣也讲究一个‘和谐’,设计的衣服与穿着者的气质吻合,穿出来才好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当时省会最早的时尚聚集点广安街服装大棚,执著于“一人一装”的靳玉霞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靳玉霞坚持从布料选择、工艺制作以及款式设计方面因人而异,并结合穿着者的工作、气质、年龄等诸多因素量身定制。很快,她精湛的手艺、时尚的设计就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大家口口相传,她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及新客人。随着每天接活量的增大,她的工作时间也越来越长,但她乐此不疲。“我最大的兴趣就是工作。”靳玉霞把自己多年的实践与心中的梦想一点点地结合,在一刀、一剪、一针、一线中,她缝制出心中的花样年华。

  “这些年,我也数不清做了多少件旗袍,设计了多少件礼服。”靳玉霞笑着告诉记者,当年穿着她设计制作的嫁衣、礼服走入婚姻的顾客,如今很多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找到她,为他们的下一代人继续做嫁衣,礼服。这些顾客的信任,也给予了她莫大的鼓励,让她得以在服装设计领域不断地创新。

  开微博用IPAD 时尚奶奶与时俱进

  由于服装设计行业是一个对设计师审美标准要求非常

  高的行业,为保持自己的审美观念与时俱进,靳玉霞坚持每天翻看时尚类杂志,即便是在看电视剧时,也能时刻敏锐地捕捉到国内外的时尚元素,并及时记录在专门的小本子上。

  精致、时尚、优雅、大气、经典,这是靳玉霞设计的服装给人的第一感觉。“我十年前在这里做的衣服,现在拿出来穿也依然很时尚。”省会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她二十多年来一直在靳玉霞的工作室里定制服装,是这里忠实的老回头客。

  “我觉得时尚不是要刻意追赶潮流,而是要契合自身的身材、形象、气质。每年流行的服装大的结构都不会有太大变化,设计师一般会在细节上,比如袖口、裙摆等处做些细小变化,从而起到修饰美化作用,让人感到‘小时尚’的气息。”靳玉霞这样阐释她心目中的流行与经典的结合。

  学会上网、学会用IPAD,2014年5月13日,79岁高龄的靳玉霞与时俱进,开了自己的微博。由于“时尚奶奶”这个昵称已经被注册,所以靳玉霞给自己的微博起名叫“时尚奶奶的时装秀”。她经常通过网络来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生活,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粉丝的关注。常常有网友在她的微博里留言:“奶奶设计的衣服真是很棒!”并夸赞她“走在时尚的前端”。

  如今,已经81岁的靳玉霞依然坚持每天工作7小时,设计、画图、选花色、制版、裁剪、盘扣、刺绣……样样都离不开她。一年365天,她只有在过年期间才会让自己休息几天,“我做梦都在想着设计时装,看到自己设计的服装穿在别人身上很好看时,就有成就感,设计不好了心里会别扭好几天,总琢磨着再怎么修改才能适合。

  没有一颗匠心,怎么做旗袍?

  锦缎、纯棉、丝绸、蕾丝;暗花、刺绣、浮绣、盘扣。旗袍每一处细节,每一点装饰,都体现出了女人的特质。张爱玲曾说,女人的一生中最该收藏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玉镯,一是旗袍。在所有设计的服装中,靳玉霞最爱的,也始终是旗袍。“无论多么没型的女人,穿上旗袍立即风情万种,找到真正美的自己。”靳玉霞认为,“每一件旗袍都是有灵魂的,当真正属于你的那一件旗袍穿在身上时,你会看到人衣合二为一的光芒,衣衬人,更是人衬衣。

  “从顾客踏进店里的第一步,我们就要看懂顾客的类型,揣摩她的身形和气质适合什么样的风格,适合什么样的款式,什么样的面料。”靳玉霞说,从顾客踏进店门,她就已经开始为她们进行“定制”了。而后要经过详细的沟通、选料、量体、制作、刺绣、试衣、修改等工序,即便是一件最简单朴素的旗袍,至少也要缝上几万针,做上三四天才能完成。

  “要知道,做旗袍的8项工艺,镶、嵌、滚、宕、盘、钉、扣、绣,都讲究量身定做。”无论活多忙多累,靳玉霞始终坚持对旗袍制作手艺的极致追求。在她的眼里,旗袍是可以做成艺术品的服装。她认为旗袍的好坏,最终还是要穿到身上合体,能把本身的体型优点体现得更完美,把有缺陷的部分进行弥补。而旗袍的型主要在版型上,哪里该收哪里该放,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因此,她对自己、对徒弟的要求也非常“苛刻”, 她的徒弟至少要学习三年才能做得好,单单是上边和盘扣就要学习很久。

  据靳玉霞介绍,旗袍上边有纤边、镶边、滚边等几种工艺,以镶边最复杂,边的形式就更多了,单边双边,窄边宽边,双边的配色,边的颜色与旗袍的整体协调都需要不断摸索。旗袍上的盘扣她们也完全采用手工制作,盘扣的种类繁多,根据技艺的不同,常见的有蝴蝶盘扣、蓓蕾盘扣、缠丝盘扣、镂花盘扣等,如果按花形分就更是不胜枚举了,有的像蜻蜓点水,有的像蝴蝶恋花,总让人感到一种灵气,一种“柔情不断似春水”的婉约。

  量体裁衣、打版制图、缝纫上边……旗袍的制作一针一线几乎全靠手工缝制,从不曾有半点虚假和敷衍,“我的工人们都说我狠,因为她们做的旗袍差一分我肉眼都能看出来。”这背后体现的不仅仅是靳玉霞对手艺功力的严格要求,更是强调了她对于旗袍手艺传承的态度。

  去年六月,由怀特商业广场和翰缘旗袍共同主办了“怀特商业广场杯首届翰缘旗袍文化节”,翰缘(美雅)高端定制的创始人、已经80岁高龄的靳玉霞女士为现场的嘉宾介绍了旗袍文化的发展以及旗袍服饰对于中国传统服饰的意义。随后精彩的旗袍展示更是让现场的观众大饱眼福。这次旗袍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唤起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是匠心;年逾八旬仍为技艺传承思虑,是匠心;同样更好的传承,仍然离不开匠心。能一辈子从事自己喜欢的事,靳玉霞说她已经很知足,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把旗袍的技艺继续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