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缂丝手艺人:“拨来梭往”间传承千年丝织技艺

19.12.2022  12:03


郭飞跟随母亲学习缂丝技艺。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石家庄12月16日电 (李玉素 周永)“我从小耳濡目染,在妈妈的影响下喜欢上了缂丝技艺。”近日,河北省定州市“90后”缂丝手艺人郭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这种工艺费事费力,但是“拨来梭往”间用自己的双手来传承这门已流传千年的手工丝织技艺,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定州缂丝,始创于宋代,采用“通经断纬”传统技法织造,因织物的花纹犹如纬线刻镂而成,又被称为“刻丝”,有“织中之圣”美誉。2021年,定州缂丝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出生于定州市孟家庄村的郭飞说,孟家庄村是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缂丝文化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村也是南宋缂丝名匠沈子蕃的故里。

  据郭飞介绍,其母亲程苗欣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州缂丝”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受母亲影响,加之家乡浓厚的文化氛围,郭飞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传承这门手艺。

  “一幅缂丝作品需要经过落经线、牵经线、套筘、挑交等16道工序,每件作品根据其图案复杂程度及大小尺寸等,完成的时间也不同,一幅作品甚至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郭飞说,缂丝是由一根一根的蚕丝线从无到有,从底色到图案一点点地做出来,又因为它是纯手工工艺,且作品无法复刻,所以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郭飞说,完成一件缂丝作品最难的就是“坐得住”,这种工艺特别耗时,有时候做一天可能才完成一厘米。

  2018年,郭飞创作的缂丝作品《一品文官补子图》在第六届河北省特色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中荣获铜奖。

  在定州缂丝展览馆,一幅幅精美“画卷”图案逼真、色泽艳丽,既有大到二米多的山水画屏风,也有小到一厘米的耳饰等缂丝作品。“这两年通过参加文创展览和比赛,我发现一些小而精的东西更受欢迎,所以就想着试试做一些小的挂件或耳饰。”郭飞说。

  郭飞解释,她希望用提包、耳饰、挂件这种“小物品”降低大家体验缂丝、欣赏缂丝、购买缂丝的门槛,让年轻人更近距离接触这种古老的奢侈品,让缂丝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定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米海鹏表示,像郭飞这样“90后”的年轻人,执着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实属难得,充分展示了当代青春手艺人朝气蓬勃的文化自信,传递了属于年轻人的“极致热爱”。

  近年来,定州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缂丝、子位吹歌、定瓷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支持和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谈及未来规划,郭飞表示,想聘请几个专业人员来参与缂丝作品的传承创新,让更多人可以接触到缂丝。“想将缂丝做得更加的系列化,然后打造一个自己的品牌,让咱定州缂丝更好地走出去。”(完)

编辑:【吴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