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富美”井陉款步走来

03.04.2017  01:36

  (记者张建平 通讯员高靖华 姚晓科)“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县以太行山绿化工程为契机,大规模实施山体绿化、县城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年均植树超过500万株。”近日,井陉县农林局局长闫华元说,通过产业政策倒逼,优惠政策吸引,全县全民绿化高潮迭起,一个青山环抱、碧水长流、人在林中、城在绿中的美丽井陉正款步走来。

  据悉,去年井陉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9.1%,比五年前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林业产值76851万元,同比增长46.3%;五年以后,该县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0%。

  政策倒逼

  煤老板变身“庄园主

  走进井陉县“假日梨园”,天空淡蓝,层层梯田,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犹如置身北国山区初春画卷。

  “我们这个‘庄园’面积3000余亩,兼具观光采摘、休闲疗养等功能,去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营业收入200多万元。”“庄园主”高建忠告诉记者,他以前做煤炭生意挣了些钱,但看着昔日的青山绿水一天天变成记忆,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这些年,井陉县的环保“紧箍咒”越念越紧,对生态开发的扶持力度却越来越大,于是2012年他回村承包了2500多亩荒山,并流转了500多亩耕地,建起了这座“庄园”, 30多个当地村民常年在这里打工,平均日工资挣到了80元。

  “都说靠山吃山,以前是吃资源、污染环境,现在靠的是绿水青山。”闫华元说,这些年,井陉县在累计淘汰煤炭、钙镁、建材等污染企业500余家的同时,将政策打包、资金打捆,集中扶持造林大户,发展“庄园”经济,目前全县已拥有百亩以上生态“庄园”上百个,绝大部分的“庄园主”是企业老板。

  “我这儿2013年被列入太行山绿化工程项目区,2014年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采摘观光园’,去年申报了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又被确定为四星级‘农家乐’,每个项目都有配套资金。” 高建忠说,这些年来财政累计支持他300多万元,他只管项目和投资的事儿,其余全是政府有关部门帮办的。

  生态扶贫

  一棵树富了一个村

  “以后这些核桃树就是俺们的‘提款机’。”站在村委会门口的高台上,指着漫山遍野的核桃树,年过七旬的雁过口村党支部书记李润科说。如今,这个仅有173户、530口人、700多亩耕地的小山村,核桃树种植面积已超过600亩,去年虽然受到洪灾和核桃价格下降双重影响,但来自核桃产业的人均收入还是达到2500多元。“树越大,产量越高,收入也越多。”李润科说,他们村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从核桃苗购买,到水、电、路配套,再到核桃脱皮、烘干等加工设备,投资的90%来自于各级各单位的支持。

  “种‘铁杆庄稼’就是开‘绿色银行’。”闫华元说,近两年来,井陉县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18万亩,今后两年内将再发展20万亩。目前,全县拥有像雁过口这样的林果专业村52个。“种核桃树,政府1亩补800元,四年后开始受益,1亩地能收核桃七、八十斤,去年核桃价格偏低还卖到了1斤10元。”台头村村民许喜荣说,他家共有5亩地,其中4亩种上了核桃树,以后就指着这些树养老了。

  谁种树、谁所有、谁受益,鼓励村民开展“四旁”绿化。“政府出钱种树,连给10年补助,10年后卖树的钱是自己的,里外都赚!”后掌村村民谷三祥说这笔账很划算。闫华元说,井陉县对栽植道路两侧生态林占用农民耕地的,每年水地补1400元,旱地补840元,仅此一项县财政每年补助资金606万元。另外,从2008年开始,井陉县按照“每年每个县直单位筹建一片‘冠名林’,每个干部职工植树30株”的标准在划定区域种树。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冠名林”上百个,植树60余万株。

  铁腕防火

  织牢绿色“安全网

  初春时节,驱车行进在井陉县山川沟壑之中,随处可见护林防火检查站和臂带红袖章的护林防火人员。

  “种活一棵树不容易,毁掉一片林也就是一根火柴的事儿。”闫华元说,近年来,井陉县对护林防火和非法毁林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仅去年以来就累计处理野外违法用火和毁林案件130起,拘留99人。

  “受经济下行和转型双重影响,我们县近年来财政非常紧张,但在护林防火上却从不差钱。”闫华元说,井陉县建有装备精良的专业森林防火扑救队,财政每年列600万元经费。各村也有专职的护林员,工资由县财政支付。

  “我们村以前山上散养着十几群羊,如今只剩下两群在村边圈养。林地禁牧已写入村规民约。”于家村党支部书记于彦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