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玉沛副部长出席第七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10.05.2016  16:49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5月9日-15日为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作为“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七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5月10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来自防灾减灾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灾害管理人员等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的关键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灾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减灾基础依然薄弱、国际防灾减灾救灾任务不断加重等诸多挑战。窦玉沛副部长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灾害风险转变,深入推进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为办好此次论坛,窦玉沛副部长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研究。研究灾害管理立法的科学性,特别是要研究综合立法和过程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加强部门间资源统筹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灾害管理事权划分,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属地管理为主。二是加强灾害风险综合防范研究。统筹协调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重点提升重要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设防水平,加快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实施防灾减灾救灾工程,进一步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三是加强防灾减灾科学技术研究。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风险和损失评估、灾害孕育发生演变规律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卫星遥感、无人机、北斗导航、物联网等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广泛应用,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新产品和新装备研发,推动科研成果的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防灾减灾产业发展,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的科技支撑水平。四是加强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参与研究。切实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研究建立社会组织参与救灾的协调服务平台,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机制,推动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开展救灾。研究建立规范合理的灾害风险转移分担制度,充分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农村住房和农业保险工作,研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探索推进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

  本届论坛为期1天,分为主论坛和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综合风险防范与安全城市建设、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产业发展、防灾减灾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等5个分论坛分别展开研讨。国家减灾委专家委主任秦大河、专家委副主任史培军、闪淳昌、郑功成、陈顒,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庞陈敏、副司长胡晓春等参加了论坛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