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战士想给老父亲送份生日报残障学生想去看望大哥哥大姐姐

14.06.2016  19:59

 

■赴利比里亚维和时家人依依惜别。左一为吴红海的父亲,右三为吴红海。吴红海供图

■正定特教学校的孩子们。本报记者 苗静 摄

征集万颗爱心 圆您心中梦想”,本报举办的“圆梦”行动继续征集梦想。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吴红海远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已经9个多月了,6月30日是他老父亲七十寿诞,无法赶回家祝寿的吴红海,想为父亲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有个愿望:想去大学校园,见见曾陪伴他们的大学生哥哥、姐姐。

□本报记者 李兵 苗静

圆梦”行动全记录

我有梦想:

心愿一:南马路小学的赵佳琪想带着弟弟坐飞机飞上蓝天;

心愿二:方北小学的杨亚楠想给刚失业的妈妈找份稳定的工作;

心愿三:石家庄市智残人“心飞”歌唱队想要统一的演出服装;

心愿四:天苑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想上一堂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课;

心愿五:石家庄“老战士艺术团”想要一架扬琴和一把大提琴;

心愿六: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吴红海想为父亲70寿诞送一份生日报;

心愿七:正定特教学校的孩子们想看看大学校园,见见大学生哥哥、姐姐;

……

我来圆梦:

中航通飞华北公司表示可以帮赵佳琪姐弟圆梦;

多家企业表示可以为杨亚楠的妈妈提供工作;

家住谈固西街的陈先生想送给杨亚楠一辆自行车;

丁女士表示要给“心飞”歌唱队捐款500元用于购买演出服装;

赵汝龙专门为“心飞”歌唱队创作了一首歌曲,想教他们演唱;

段荣会、许贵增、时淑芳、张克欧都想给天苑小学的学生们讲抗日战争历史;

……

特别提示

7月1日,适逢本报出版第一万期。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本报将推出第一万期纪念特刊。作为纪念特刊的组成部分之一,即日起,本报启动“征集万颗爱心 圆您心中梦想”公益活动,向社会征集爱的心愿,并通过本报发动社会力量帮您实现梦想。

如果你有梦想,或者可以帮助别人圆梦,都可以拨打本报热线电话96399告诉我们。

老父七十大寿

维和战士想送份特殊生日礼物

41岁的吴红海是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2015年9月随中国第十八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执行维和任务。今年农历五月二十六,也就是6月30日,是吴红海父亲吴俊德70岁的生日。身在遥远的西非,吴红海不能赶回家给父亲祝寿,希望通过燕赵晚报给父亲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父爱如山,供3个儿子上大学

吴红海的父亲是地道的石家庄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在村委会工作,是村里的农业和果树种植能手。如今,村委会早已改为社区居委会,父亲虽然年纪大了,但仍在居委会工作,为村民服务已经三十多年。

父母养育了三个儿子,吴红海是老小儿。在父母的教诲和督促下,兄弟三人都考上了大学,而且大哥和吴红海都取得了博士学位,大哥还攻读了博士后。父亲因为教子有方,被十里八村的乡亲广为称道。三个儿子陆续上大学,不仅家里少了壮劳力,还要靠务农收入供孩子们上学花费,作为顶梁柱的父亲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但父亲当时说:“只要你们能考上学,再难咱也供!”所以那些年里都是奶奶操持家务,而父母则起早贪黑下地干农活。

农村人对过生日并不讲究。以前,不仅父母,就连奶奶都很少正式过生日,最多做点面条了事。随着兄弟三人相继成家立业,与父母朝夕相处的日子大为减少。感慨之余,大家都觉得全家团圆举办生日聚会是关爱老人的一种好办法。所以,近十几年来,给奶奶和父母过生日成了全家非常重要的事。

父亲的生日是农历五月二十六,多数年份阳历日期都在父亲节前后,所以父亲的生日聚会更是别具意义。这些年来,每次给父亲过生日都是全家人聚在一起,或去饭店,或在家里享受一起动手制作美食的欢乐。席间,孩子们总会陪父亲喝上两杯,聊一聊工作,唠一唠家常,以生日蛋糕和长寿面祝父亲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想送份生日报给父亲

2015年9月,吴红海在与家人依依惜别后,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维和医疗队42名战友一起,飞赴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父亲了解到,社会安全和疾病威胁是这次行动面临的最大挑战,所以每次通电话或网络交流时,他都叮嘱小儿子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其实,吴红海何尝不牵挂家人呢?七旬高龄的老父亲还要照顾吴红海90多岁的奶奶。今年四月份奶奶因病住院近一个月,父亲担心其他人照顾不周,一直在医院陪床照顾。

如今,到西非执行维和任务已9个多月,吴红海错过了当面给奶奶、母亲、岳父母、妻子和女儿过生日的机会,只能用电话送去生日的祝福。父亲过阴历生日,今年正好赶在阳历6月30日,并且是70周岁寿辰。但是,这一天正是吴红海和战友们结束任务,一起乘机返回祖国的日子。几乎整整一天,战士们都将在飞机上度过,就连电话和网络都无法使用。

在网上看到燕赵晚报正在举办“圆梦”行动,吴红海很激动。他想通过晚报向父亲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我不能当面向父亲祝寿,如果晚报代我制作一份生日报送给父亲,一定非常有意义。”吴红海深情地说:“祝愿父亲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想念大学生哥哥、姐姐

特教学校的孩子们想去大学校园

位于正定县城东外环的正定县特教学校,是80多名聋哑、智力障碍、自闭症孩子的小天地。从学前班到初中,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学习文化知识,每天都在成长。孩子们有个心愿,就是去大学校园,见一见他们一直想念的大学生哥哥、姐姐。

这里的孩子们又懂事又善良

前些天下雨的时候,正定特教学校的陆丽丽老师听到外面哗哗的雨声,下意识说了一句:“哎呀,我的电动车还在外面!”话音刚落,正在乒乓球教室练球的孙梦飞扭头对她说:“老师,我已经给你推到屋里了!”十四五岁的孙梦飞个子很高,说这句话时表情酷酷的,很自豪。

这所学校有很多像孙梦飞这样的智障孩子。他们的智力只相当于几岁孩子的水平,有些孩子见了人害羞不敢说话,但他们的心地都很善良。还有一次,陆丽丽崴了脚,当时没事,上了两节课后就肿得连鞋都穿不上了。她跳着脚去校长办公室请假,12岁的周一凡看见了,跑过来搀扶她。“当时我的心里一暖,既感动又惊喜!”陆丽丽说,这些小事对于正常孩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而智障孩子能做到这些,却是很不容易的。

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1997年,从学前班到初中,开设语言康复、感统康复、音乐康复、蒙氏康复等课程,还有乒乓球特长班。

想去大学校园见大学生哥哥、姐姐

特教学校的孩子们都住校,每周放假一次。这些孩子们家里大多并不宽裕,出去旅游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奢望。他们的世界,更多地停留在小小的校园里。孩子们非常渴望看一看外面的风景。学校曾组织孩子们去动物园、植物园等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这一次,孩子们的愿望是走进大学校园,跟他们喜欢的大哥哥、大姐姐聊聊天。这些大哥哥、大姐姐是河北师大汇华学院特教专业的大学生们。今年3月,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大学生们来到特教学校陪伴孩子们,跟他们一起学习、互动。当时,有个大学生邀请孩子们去大学校园玩,孩子们就记住了。此后,总会有人时不时地问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去找大哥哥、大姐姐?”12岁的周一凡只要一看到学校电子显示屏的字幕开始滚动,就会像模像样地大声念:“欢迎大哥哥、大姐姐!

其实,到大学校园看看,跟大学生们交流、沟通,不仅能让孩子们有个好心情,还能开阔视野,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陆丽丽说,尤其是特教专业的大学生,他们更懂得如何跟特教学校的孩子们交流。“我们想借晚报的圆梦行动,实现孩子们的这个梦想。”陆丽丽说,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出行,交通是个大问题,希望能有爱心企业帮忙提供车辆。

心愿六

心愿七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