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支撑:多条“金腰带”拉动区域联合发力

10.07.2014  19:49

编者按:各条“经济带”最近又走红了。从“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到长江经济带,再到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申报,新一轮区域规划拉开序幕。随经济支撑带的建设,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将发生重大转变。受此影响,各条经济带沿线省市经济位次将逐步提升。 

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这一政策信号被很多关注宏观经济的人士解读为加快经济带建设拉动区域联合的契机。 

事实上,在沿海、长江经济带中的“T”型结构中,“沿海一竖”中的沿海珠三角、长三角已经发展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支撑格局,作为“一竖”的京津冀经济圈也正在发力。而长江横向经济带将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支撑带,同时继续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将形成开放新局面。 

■丝绸之路经济带: 

7月2日到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宁夏、甘肃调研,一路听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见建议。他表示,西北五省区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依托。事实上,西北五省区对于自身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已逐渐明确。陕西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概念,甘肃则提“黄金段”,宁夏、青海都提“战略支点”,而新疆则是要建设“核心区”。 

自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之后,国内外各界对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热情很高,国内很多部门和省区已经行动起来。分析人士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质上是为我国确定一个面向欧亚内陆开放的新战略。决策层视野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空间走向上分为欧亚大陆桥、输油管道和出境高速公路三条线,范围涵盖西北五省区之外的更多区域。据悉,“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个规模宏大的战略构想,已经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 

2000多年前,从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之后,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走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利——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单纯的国内政策,它将联动亚欧涵盖30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使得辐射太平洋至波罗的海间亚欧大陆“共振”。它将在空间上形成串联中外的轴线,成为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互惠互利、交流合作的纽带。从长期发展来看,将重新打通阻滞多年的亚欧经济动脉,实现各国从交通、贸易直至投资、金融的互联互通,绘出惠及经济带沿线各国甚而影响更深远的亚欧经济新版图。 

中国社科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则表示,西部大开发以前没有什么抓手,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则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抓手,它主要是向西开放,而西北几个省区是前沿。 

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指出,虽然不少沿线国家有意愿加强贸易投资合作,但国与国之间的猜疑仍然存在。没有充分的信任,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失去坚实的合作基础。同时,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基础设施或不联不通,或联而不通,或通而不畅,难以满足经贸合作的要求,成为制约区域合作升级的一大短板。此外,贸易投资合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障碍和制约因素。 

计—— 

经济带建设应着眼于加强政策沟通,加强各国之间的对话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强化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意识。中国在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时,应把周边地区作为重要领域,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扩大投资,通过建立产业园区、跨境合作区等方式,为加强中国和周边地区的经贸合作搭建平台。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表示,应加强对新疆等西北地区的经济投入力度,提高该地区的经济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 

■长江经济带: 

6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让“长江经济带”再次成为了焦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议上提出,要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4月他在重庆考察时就强调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而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出现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提法。纳入到长江经济带规划的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11个省市,正在积极开展各自的研究规划,同时也在加快项目的储备和申报。 

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考虑和相关规划涉及11省份,包括长三角的江浙沪3省市、中部4省和西南4省市,2013年,这11个省份的GDP总量为25.95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31省份总量之和)的41.2%。数据显示,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其流域提供了中国36.5%的水资源、48%的可开发水电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连接中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 

据了解,2013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在京召开《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动员会议。在会议上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认为,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必须“向内”使劲,当务之急就是要壮大能够支撑转型升级的长江经济带。这也是国家综合主管部门首次开始启动长江经济带的开发。 

利—— 

长江经济带所要发挥的就是“串联效应”。发展长江经济带,不但有利于把沿海经济取得的成果迅速地传导给长江上、中游广大地区,带动内地经济的整体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做到全面发展。李克强总理曾表示,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 

忧—— 

长江流域产业特点之一是,分块单一发展,  产业雷同。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雪松曾对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做过研究,他认为,长江经济带中各地的多点间没有联结,以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各沿江城市均呈分块单一发展,缺乏相互合作。 

计—— 

发展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国家顶层设计来实现各地区间的一体化协同发展。 

记者近日从广西发改委获悉,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正式实施《关于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从2014年下半年起,广西在3年内实施12大类共166个涉及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高达6303亿元。同时,酝酿已久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一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规划》获批,珠江-西江经济带将上升为国家战略。 

珠江-西江流域上接云贵,纵贯两广,下通港澳,被称为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此前,珠江东连粤、港、澳,西接滇、黔、桂,是我国南方连接东部和西部的天然纽带。单独的珠江经济带的行政区划面积50.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5.28%,总人口超过了2.4亿,2013年,四省份GDP合计96630亿元,占全国的17%左右。 

2013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由国家发改委组织拟订的国务院2013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其中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列在7个计划审批的区域发展规划第一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作正式启动。经国家有关部委及两省区协商,达成共识:珠江-西江经济带范围确定为以两广为核心,延伸到云贵和港澳;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平台,建立广东、广西两省区合作机制,发挥龙头带动效应,推进两广经济一体化发展。 

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包括了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区、黔中经济区和滇中经济区四大经济区,以及广州南沙新区、珠海横琴新区、深圳前海、贵州贵安新区等多个国家级发展平台。尽管各省都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很重视,但各自诉求有很大差异。上游的云贵、广西希望通过吸引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快自身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而下游的广东则希望上游能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利—— 

建设珠江经济带,可以构建一个由港澳珠三角与西南地区相互支撑、产业互动的格局,让东部与西部的产业要素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化集聚发展。把经济发达的港澳珠三角和欠发达的广西、云贵连接起来,推进珠江经济带促进共同协调发展。 

忧—— 

西江黄金水道面临航道等级低、通航能力不足、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等“瓶颈”问题。珠江-西江流域内各省区特别是上下游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却很不充分,在资源开发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上下游地区各自的优势,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此外,在经济带建设方面仍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协调机构。 

计—— 

作为我国首个跨省区的流域经济发展规划,要认真处理好发展与保护、整体与局部、干流与支流、上游与下游、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梳理好防洪、发电、灌溉、航运、供水、渔业、旅游等产业间的关系。首当其冲的是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 

■黄河经济区: 

作为曾与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相提并论的国家战略规划,黄河经济区似乎日益被边缘化。这个已经走过26个年头的区域性经济协作组织在很多人脑子里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 

黄河经济区1988年由山东省牵头成立,是以黄河为纽带、以新亚欧大陆桥为依托建立的区域性经济协作组织。该组织由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黄河水利委员会9省区11方组成,基本每年轮流召开一次省区负责人联席会议,在横跨东、中、西部的9个省区开展合作。

中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能源和劳动力资源,又有广阔的市场,但中西部省区经济发展相对滞缓。1996年《关于黄河经济协作区联合发展问题》研究报告指出,山东是沿黄九省区唯一地处东部并拥有广大开放地带的省份,产业构成相对合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因此山东省和沿黄省区在市场需求、资源开发、生产经营等方面形成依存关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 

10年前的2004年,这一区域完成GDP近3.8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8%,但10年后的2013年,9省区GDP总和约15万亿元,不足全国的27%。随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今年4月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黄河沿岸目前已布局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呼包银榆经济区  ”等多个国家级经济区域规划,可谓遍地开花。而黄河经济区却依旧停留在省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没有上升至更高层面。 

利—— 

黄河经济区农业、矿产、旅游资源丰富,曾被誉为“装点中国经济体魄的金腰带  ”。 

忧—— 

黄河经济区没有形成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内需导向、投资导向的经济模式也未形成,这是该区域没有内生动力的根本原因。此外,地域疏远,由于没有统一的职能机构,目前9省区无法统一协调,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同时,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有明显的带动城市相比,9省区目前“群龙无首”、缺乏龙头城市带动。 

计——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宋智勇认为,从中央政府层面来看,要开发黄河经济区,一定要大力度的调整生产力布局,在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业项目上给予倾斜式支持。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黄秉杰亦表示认同,他指出,黄河经济区目前仍停留在省一级的层面,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黄河经济区的崛起需要有一个经济龙头。 

■部分其他区域经济带 

皖江城市带、成渝经济区、黄河金三角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和长株潭的“两型”(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 

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北部湾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等。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