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经济下行压力转化为科学发展动力(经济形势专家谈)

29.10.2014  14:45

     汪同三

    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对复杂形势,经历了严峻考验,取得了重要成绩。目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但受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的共同影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科学判断经济形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就能趋利避害,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年初制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同时面临下行压力

    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经济增长看,2013年GDP增长7.7%,与上年持平;2014年前三季度GDP增长7.4%,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从产业结构看,201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为4.0%、7.8%、8.3%,其中第三产业增速最快,占GDP比重达到46.1%,超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2.2个百分点,首次在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中居首,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结构调整任务。2014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增速继续快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46.7%,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同时,就业状况持续改善,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2014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超1000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预期,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存在下行压力。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仍然存在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看,支撑我国发展的要素条件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当前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明显,保持适度增速难度较大。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可以从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看出来:2013年我国GDP增长速度虽然保持了与2012年相同的7.7%的较高水平,但反映实体经济增长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速度为9.7%,比2012年降低0.3个百分点;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9.6%,比2012年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实体经济状况的制造业投资增长18.5%,比2012年下降3.5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的新低。201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1.5%,比2012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2014年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 农户)增速为16.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为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减少,反映出较为明显的经济下行压力。使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目前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趋于平稳的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已超过30个月连续下降,二者变化趋势的持续背离显示实体经济增长存在困难。

    经济下行压力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会增加化解产能过剩的难度。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化解产能过剩需要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和有利经济环境。其次,会增加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经济下行必然会对财政收入带来负面影响,加大缓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难度。经济下行会引起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不利于保持信贷供求平衡,增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第三,会增加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的难度。经济下行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挤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空间,进而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

     科学分析产生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原因

    科学分析产生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原因,才能有效实施兼顾当前和长期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实现科学发展。

    引发经济下行压力的长期因素。首先,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如经济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等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任务。这就是说,我们不能再单纯追求高速度,而必须在发展中统筹经济增速、结构调整、提高质量效益等多项目标。其次,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供给增长逐步放慢,以往劳动力供给相对宽裕的局面不复存在,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这会影响到经济增速。第三,我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不能再走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追求高速度的老路,必须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兼顾经济与生态建设,需要把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第四,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国际经济环境出现了新变化特别是发达国家意识到服务业过度发展、产业空心化等结构性问题,一方面试图实现再工业化,另一方面加紧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使得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经济环境日益严峻,这会对我国经济形成较长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