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组织师生赴灵寿县开展田野与口述史调查研究

01.08.2018  15:22

7月15日,历史文化学院组织学院师生,前往灵寿县开展为期10天的田野调查与口述史调查研究实践活动。

田野调查与口述历史是学院人才培养“五位一体”本科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环节。本学期,学院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系统组织谋划、筹备成规模建制的本科生田野与口述史调查研究实践。在灵寿县党委及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与灵寿县地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田野调查与口述史是主要目标内容。在经过先后多次细致考察后,学院选定了第一期开展调查的村镇地域,并选派了5支实践小队,分别由孙文阁、王坚、李中庆、朱建路、宋坤等五位老师带队,以2016级本科生为主,共计32名本科生参与其中,分赴灵寿县城及宋庄、砂子洞村、车谷砣村等地。此次调查研究实践与学院党建活动紧密关联,并将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结合进去,力求在多方面收获成果:继承弘扬红色文化,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口述调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和历史名人轶事,收集整理历史档案文献。学院全力支持此次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前期准备充分,提前两个月制定预案,规划路线,完善制度规范,并进行选拔和系统培训。

孙文阁老师带领的实践队前往灵寿县城,对县域内主要地方文化及历史名人轶事进行整理调研。考察北关傅家石牌坊,前往县志办座谈,系统探访傅氏、曹氏、韩氏、及马氏家族文化,探访故城中山古国城墙遗址。

王坚老师带领实践队前往陈庄镇,为1939年“陈庄歼灭战”所在地。实践队在当地开展深度口述访谈,梳理陈庄歼灭战的历史细节,整理村委会留存的建国以来的账本及其他档案材料,并前往后山村等地实地考察,参观陈庄镇博物馆。

宋坤老师带领的实践队前往砂子洞村。实践队考察北齐时期建造的古代寺庙幽居寺,仔细勘察并拓印“大元历代圣旨恩惠抚护之碑”和“元大德六年(1302年)圣旨碑”,与村支书座谈;走访晋察冀边区医院、银行金库及员工宿舍、政府机要室等重要红色遗址;对村中老党员,抗日英烈家属及后代进行口述史访谈,并收集整理了抗战时期任二区区委书记,解放后出任灵寿县县委组织部部长的侯振国同志工作日志及其他相关文献档案。

朱建路老师带领的实践队前往车谷砣村。实践队与村支书,全国人大代表陈春芳座谈;探访李学鳌故居、聂荣臻办公旧址、机关办公旧址、晋察冀汽笛文学出版社旧址、战地医院旧址、白求恩医生办公旧址等;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兵连长,96岁高龄的老党员刘志祥进行了访谈,并对“工人诗人”李学鳌的家属,当地的文化名人及老党员进行了访谈,搜集了部分地契及其他文件资料。

李中庆老师带领实践队前往灵寿县档案馆及党史办,结合预设主题,检索查看档案文件,整理红色历史线索,寻求史料支撑支持。

此次调研实践准备周密,部署得当,受到灵寿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局、档案局、及其他各部门积极主动配合,提供便利和支持。学院师生共同努力,克服炎热酷暑困难,深入地方基层,耐心细致地开展调研工作,做到了安全高效,收获丰富,既服务了地方文化事业,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获得了大量一手档案和影音资料,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目的和效果。

据悉,各实践队将对收集到的影音资料及文档材料进行系统整理,并进行后续研究及成果转化、汇报。下个学期,学院将在总结此次调研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期灵寿县调研实践活动。

(供稿:历史文化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