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敌后武工队在雾灵山

11.08.2015  19:15
抗日战争到了1944年,日寇败局已定,但仍疯狂进行垂死挣扎,对所谓“伪满洲国西南国境线”——兴隆、 密云、滦平、承德县一带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清巢”、“集家并村”,扩大“无人区”,其目的的是摧毁我抗日根据地。为粉碎日寇阴谋,冀热边特委第一地区委决定组织精干的武装工作队进入“无人区”坚持斗争。 地委书记李子光在雾灵山脚下的小黄岩黄土坡指示王泽民说:“给你一个排向北边敌占区开辟挺进。你们这支队伍叫北进敌后武工队,要千方百计在‘无人区’站住脚,保存和扩大队伍”。 一九四四年六月的一天,北进敌后武工队正式成立,十三团的英雄连长郭子忠为队长,高原为副队长,王泽民为政委,承兴密五区长张振东为政治部主任。地委从地方抽调副区长、副书记、助理员二十多名得力干部到武工队,从十三团选拔三十几名身强力壮、有战斗经验的战士为队员,老八路王华荣为排长。为了便于活动,武工队分为四个班。武工队的建立,不论是干部、战士,人人情绪高涨,斗志旺盛。队伍不断壮大,由四个班变为四个小分队,配备了分队长和副分队长。 这支敌后武工队以雾灵山为基地,主要活动在雾灵山东北的承德县柴河川、鞍匠屯、新杖子、夹马石、潘家店、上板城,滦平县的承(德)古(古北口)路南。最远深入到滦平县伊逊河川大庙附近的红旗、小营、通沟三岔口;古北口以东的长山峪、黄木局子、勒家沟、王营子;兴隆县的鹰手营子、马圈子、寿王坟及盘道梁以北地区。 武工队在敌后发动群众,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人民力量,推翻伪政权,打败日本侵略者。为完成这些任务,武工队经常秘密进入敌后各村、“人圈”,宣传教育群众,积极发展联络员、办事员。把经受考验的联络员、办事员发展成党员,建立起地下抗日政权和“两面”政权。秘密组织群众跟为保、甲长斗争,反对伪满,对抗日寇。对敌村公所、警察所,采取“打进去拉回来”的方法,争取伪职人员为我服务,对最大恶极的首要分子坚决惩办。除奸、反特,惩处卖国贼、打击为非作歹的坏分子。通过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使武工队站住了脚,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到一九四四年八月,武工队有十个分队,五六百人。日寇投降时,上级决定让王泽民带领这支队伍接收滦平县,任命王泽民为滦平县县委书记兼县长。武工队改为滦平县县大队。 一九四四年夏,北进武工队建立不久,听说曹家路附近大沟据点里的敌情有变化,决定由政治部主任张振东带愿五区公安助理韩亚如和警卫员张珍去侦察。他们从雾灵山西侧莲花池的白草洼直奔扳撅梁,扳撅梁地势险恶,既高又陡,万丈悬崖下面是二道龙潭沟(今小壶口瀑布)。当他们三人刚刚爬上扳撅梁时就与从大沟出来的日寇遭遇了。在战斗中,张振东、韩亚如中弹身亡,掉进了二道龙潭沟(今小壶口瀑布)。负伤的张珍第二天找到部队,汇报了情况,大家十分悲痛,立即从遥桥峪、大安峪找来熟悉当地情况的群众,在二道龙潭(今小壶口瀑布)里找到了烈士遗体,抬到小关梆梆石下的河南边安葬了。 为不忘国耻、纪念先烈,我们在龙潭景区小壶口瀑布烈士遇难地做“抗日英烈  血洒雾灵”石刻追忆,让游人在饱览锦绣河山的同时,不忘日寇侵华罪行,受到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