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华:心系生命之重何来井盖“全球最薄”

31.07.2014  12:07

    千余米道路、21个井盖,多处破损,部分竟碎裂成渣,一踩就破。“原来越来越薄的不止是手机,还有井盖”,近日,东湖高新地区流芳一路附近居民发出上述感叹。昨日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该路段一破损井盖最薄处竟然只有4毫米。有网友在论坛发帖戏称其为全球最薄窨井盖(据7月29日《武汉晨报》)。

    日前有媒体报道,南京一绿化带草坪上惊现“纸片窨井盖”,最薄处只有7毫米,而窨井约有3米深,井底水流很急。面对舆论安全的担忧,相关部门专业人员表示,“纸片窨井盖”是由复合材料制成,承载行人重量,安全应该不成问题。相比起南京7毫米厚的“纸片窨井盖”,武汉东湖高新区人行道上出现的这些井盖,确实够得上“全球最薄”,并且还都已破损,一踩就破。面对媒体记者的追问,道路建设方给出的解释与南京如出一辙,井盖材质为复合型材料符合相关标准。

    相关标准是个什么标准,明明都已破损被行人一踩碎裂成渣,已经给行人车辆构成重大安全隐患,还强调什么符合标准,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我们知道,窨井盖不只是对地下管道窨井口的一种掩饰,他还要供人走车压,与地面路面承担着同等的功效,完全可以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近些年,因为窨井盖缺失或破损质量不过关等因素,造成生命被窨井吞噬的惨剧没少见诸媒体,前些年有“竹签窨井盖”的报道,曾引起社会公众对窨井盖安全的关注与担忧,大部分城市的大部分窨井盖也都相应做了整改,但显而易见,肯定还有某些质量低劣的窨井盖潜伏在我们的城市之中,如果不是市民投诉和媒体报道见证,我们实在不敢想象,像这种厚度仅有四五毫米的“全球最薄”窨井盖还在人车混流的路上“服役”,并且还经常出现不堪重负而破碎,市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又何以能够得到保证?

    如果说,“全球最薄”窨井盖已经让附近群众感到吃惊和担忧,政府相关部门对市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态度就更让人感到震怒,相关部门既然已经察觉和知道这条人行道有人车混流的情况,并且还有为数不少的渣土车和重型货车违法行驶和停放,就应该更换承载能力更强的窨井盖,而不是依然用行人的标准来继续使用这种“薄如蝉翼”井盖来防护,生命健康安全对于每个人同等重要,确保生命安全的窨井盖需要符合相关标准,但更应当符合道路的具体实际情况,“全球最薄”窨井盖又何以能够承受生命之重?。

    从南京的“纸片”窨井盖到武汉这些窨井盖的“全球最薄”,某些政府部门对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意识尤其是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已经非常令人担忧,笔者几乎可以武断的认为,无论是南京还是武汉或是其他类似市政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不仅不是这些地方政府“差钱”,甚至该花的钱一分也没有少花,只不过是所花的钱没有真正花到实处,其中原因更是不言而喻。相比起市政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甚至利益的贪图心理,某些部门人员心中对公众生命安全的漠视显然更为“冷血”。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武汉这些让人揪心的“全球最薄”窨井盖,显然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尤其建设单位的重视,观念依然还停留在“符合相关标准”的层面上,这条1000多米的“人行道”上,21个“全球最薄”窨井盖,依然还处在破损更换、更换再破损的不断轮回中,是否一定要等到用生命验证“相关标准”,相关部门才会“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