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河北 精彩故事】穿越时空 诗经村里品诗经

28.03.2015  11:3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俯拾皆是的珠玑诗句,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仍在向世人绽放着华美的魅力。

这是汉博士毛苌之墓,(当年)毛苌在这住着,在这方圆附近包括献县、饶阳、高阳……,在这四下去讲学。”我们到达毛公书院时,正是傍晚时分,落日的余晖缓缓落下,为眼前看起来有些萧索的毛公墓盖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色。

河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秋河的讲述把我们带入了2000多年前的汉代,“秦始皇焚书坑儒,毛亨就从鲁地一路逃亡到诗经村一带隐居下来。毛亨在逃亡过程中把诗经都记在脑子里,传给了侄子毛苌。毛苌长大后,是汉朝的天下。汉景帝封刘德为河间王。刘德非常注重儒家学术的研究,他聘毛苌为汉博士,让他在河间的君子馆和诗经村一带讲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堪称中华文化元典,被美国学者称之为与希腊史诗、莎士比亚戏剧鼎足而立的古代世界三大不朽杰作。《诗经》与沧州这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渊源,“当时讲解诗经的还有齐、鲁、韩、毛四家,但是那三家都失传了,现在咱们读的305首诗经版本都是毛苌传下来的,所以也叫毛诗。如果没有毛苌,咱们现在就读不到诗经了。

古柏森森,大殿威严,曾经的毛公书院,是河间的骄傲。遗憾的是,当年育人无数的毛公书院,已经在文革中被毁坏,后来被建成一个学校,当学校也搬走后,就破败成一个老旧的院子。书院没有了,《诗经》的精神却一直在,两千年来,诗经文化在这块土地上薪火相传,不绝如缕。

毛公故里诗词协会分会长王九纯:河间是诗词之乡,全国就两个。河间诗词协会一共2000多人,分会20多个,我们是其中一个。谁写了诗给他等,河间有刊物登。

今天,在河间,依然可以找到诗经文化的种种遗留如诗经村、君子馆、毛公墓、毛公书院,有的遗迹尚在,有的只剩传说。

硕鼠硕鼠,勿食我黍……”在河间,诗经已经浸润人们的骨子里,汉博士毛苌墓前诵诗的,不仅有诗人学者,还有这小小的娃娃们,可谓诗风长存。如今,作为诗经的传承地,河间更是把诗经古为今用,发扬光大。

河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秋河: 河间纪检会编了一个小册子,诗经中的廉政文化研讨文集,里面读诗经、品一句也好,品整首诗也好,跟现在廉政联系在一起,由这一句引申出来,古人们一句总结出来,怎么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等等,都是教导人们怎么为官、怎么勤政、廉政、为民等等。(河北电台记者王美中、沧州电台记者吴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