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 打造“农耕小镇”

17.07.2017  09:32

  □记者  刘兴华  通讯员  梅晓

  “家乡变化日新月异,村口建起了葡萄长廊,房前屋后树木林立……我们这儿的环境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在外打工的阜城县蒋坊乡邓屯村村民刘朝峥感慨地说。

  如今,邓屯村440米葡萄长廊令人流连忘返,农耕小镇休闲度假村风光无限……如一幅“新农民乐居图”展现在世人眼前。

  这新变化离不开阜城县电力局驻邓屯村第一书记李华和工作队员们的精准扶贫。

  盯紧“”字,精准识别贫困户

  邓屯村与阜城工业园区毗邻,全村共73户215人,人均耕地2.19亩。2016年3月1日,在依旧浓郁的年味中,李华和工作队员们陆续走遍了村的每家每户,详细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

  在床头、在村头、在地头,李华拉着贫困乡亲的手,聊家常,问困难,说收入,谈打算,耐心询问近三年的家庭境况,并认真记录。通过一户不落的走访,李华摸清了村里贫困户的大致情况,经过村民代表审议、村委会审核公示,县乡审核公示,村内公告等流程,精准确定了村里的10户贫困户,共计23人。

  量身定做,倾情打造“农耕小镇

  “精准扶贫是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来不得半点含糊,更要明确扶谁、怎么扶?”带着这个课题,李华和工作队员们对照群众致贫原因、发展意愿,为邓屯村脱贫量身定做了“葡萄长廊、瓜菜种植、农耕文化小镇生态旅游”等脱贫“设计图”。

  为实现这个“梦想”,李华与工作队员们走家串户,实地勘测“量体裁衣”,拆除了位于村中心位置的40多处破旧宅院,利用这些土地建起了农耕文化广场、绿化广场、停车场;利用村内原有的一个天然坑塘,扩建成了占地15亩的垂钓园;借助村里两株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槐,建立古槐老宅展示园;依托村里悠久的农耕历史,设立农耕文化展览馆、振农怡乐生态农场等,打造体验、互动式乡村度假游。

  “农耕小镇”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平台,要让群众参与进来才有生命力。李华介绍,根据贫困农户的意愿,他们把土地流转到振农瓜菜生产专业合作社集中经营,建成占地5亩的钢结构高标准大棚,从山东寿光请来技术人员并引进草莓种植。在剩余的30亩土地上,成立了“振农怡乐生态农场”,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吸引了120余名城里人认地种菜。

  在生态农场里指导种菜的73岁老人王连普激动地说:“俺家的5亩耕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租金就4000多块钱,俺在农场上班每月还能挣700块钱,现在地不用自己种,收入却比以前还多。有了李华的好点子,年底俺家和乡亲们一定能脱贫!

  电“”村民,光伏助困

  作为电网人的李华,让村民用上满意电是他最在乎的事。为满足村里“低压配电网改造”的需求,他通过对全村用电负荷及群众用电情况进行分析,更换新变压器2个,架设路灯,增添现代乡村气息。同时,将村里主干道路前有碍观瞻的一排20根电杆移除,铺设电缆1公里,将71户老旧表箱全部更换。

  为了给贫困户再多一条增收之路,李华向蒋坊乡党委政府争取了光伏发电项目,为8户贫困户安装24KW的光伏发电,每度电以1.18元的价格全部由国家收购。

  68岁的刘玉岭是邓屯村第一个安装光伏发电的低保户,“屋顶电站”建成近一年来,节省下不少的电费,让这个贫困家庭的压力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