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店每月给八旬老人“派礼”

10.02.2015  10:48

    燕赵都市报讯

    2月9日下午,粘书臣在自家经营的日昌粮油批发门市粮油店忙碌着。他说每次看到老人们笑呵呵地从店里领走玉米面时,自己心里也由衷感到欣慰。

    44岁的粘书臣是邢台开发区王快镇孔桥村人,自2014年中秋节过后,他便与妻子商量,每月给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派送两斤玉米面,“东西不多,但这是我的一片心意。” 与老年人结下情缘

    粘书臣告诉记者,自己年幼时家境贫困,付不起每年9元钱的学费,15岁便到工地上当小工赚钱养家,曾养过猪、磨过豆腐、经营过饭店。“曾经受过穷,所以有些时候感同身受,理解农村一些老人无望的眼神。”上世纪90年代,粘书臣领着几位乡亲承包些小型建筑项目,由于为人实在、做事勤快,找他干活的人越来越多,自己成立了日昌建筑队,日子也逐渐有了起色。

    粘书臣说自己几乎每天都骑着一辆破三轮四处揽活,路过村口时,总有几位老人跟自己打招呼,“出去呀,回来了”一些问候时常出现。

    这些简单的问候,在2014年中秋节前,触动了粘书臣。“我只是普通人,就得到了老人们的问候和尊重,我是不是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与妻子稍加商量后,在当年中秋节前夕,他买来数百斤苹果、月饼,通过村内大喇叭广播,发给了全村58位80岁以上的老人。月月给老人表“孝心” “孝心”自此再也没有停滞。

    中秋节过后,粘书臣与妻子温香芬在村内开了一家粮油门市,而长期资助村内老人的决定也借助这个平台正式开始。

    那就是每月,村内8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来店里免费领取两斤玉米面,哪位老人行动不便,粘书臣会亲自将物品送上门。逢重大节日,还可以增加一些物品。腊八节赠腊八粥,元旦送水饺。“每月花费三四百元,再多也负担不起。”粘书臣表示,自己生活水平在村内属中等,但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准备把这件事长期做下去。在其看来,作为城乡结合处的孔桥村,村民已无地可种,两斤玉米面对于一位老人来讲,往往可以应付一个月。

    妻子温香芬在一旁告诉记者,对于丈夫的行为,自己亦双手赞成。但粮油店薄利,收入主要靠建筑队打工挣钱,现在大女儿上初三,小孩子上幼儿园,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负担也挺重。“但不管怎样,能坚持走多远,就走多远。” “只要自己心安就好

    大女儿在店内帮着张罗,她说知道爸爸所做的一切,自己也是全力支持。

    粘书臣说自己亏欠孩子太多,原先家境不好,孩子跟着吃苦。现在稍好些,自己又拿出部分收入做其他事情,“但我想,有一天孩子会明白,钱花在这些地方是对的。

    当然,类似举动亦招来非议,有人说作秀,有人说不值,“但我心里清楚,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心安就好。

    2月7日,在获悉邢台开发区留村中学李莎莎遭遇(本报曾给予报道)后,粘书臣带着米面油赶去慰问。9日下午,在其粮油门市晒太阳的老人告诉记者,“我们都知道他的好。

    更多善行资讯请访问 善行河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