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筑起的长城】山海关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

02.07.2015  12:07

1933年一月,东起山海关,西至张家口,在长达1000多华里的长城沿线,爆发了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长城抗战”,这是“七七”事变前中国军队最大规模的抗日战役。从今天(7.1)起,本台推出长城抗战系列报道——《血肉筑起的长城》。 请看第一篇《山海关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

1933年1月1日,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朔风怒吼、天气阴冷。按照当时国民政府的规定,元旦放假三天,但在山海关却是战云密布。日本驻山海关警备司令落合正次郎一行到山海关城内拜访,当得知临平警备司令部司令、东北军独立第9旅旅长何柱国不在城内时,大喜过望,一场阴谋开始实施。

河北抗战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春峰介绍说,当天1月1日上午,日军把城内的日侨全部迁往自己的兵营,中方感觉肯定要发生什么事情,中国这边也是做好了准备。

山海关,又称榆关。根据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日本等国有权在山海关驻扎部队,山海关东门和南门都在日军控制之内,驻防山海关的东北军独立第9旅六二六团只能从西门和北门出入。从1932年开始,日军就不断挑衅,也对何柱国施行拉拢。何柱国后来向曾侄孙何良津讲述了当年的经过。

何良津回忆道,他们第一次采取的是威胁的办法,最后采取的是拉拢的办法,如果按照日本的意思办,退出榆关,就给日元200万,当时就给他顶回去了。

当时在北京的何柱国感到事态紧急,立刻汇报张学良,张学良随后召开秘密会议对长城沿线做了军事部署。1号白天,日军多次在城内开枪、开炮。深夜,日军提出了中国守军撤出山海关的无理要求,遭到守军的严厉拒绝,2号早晨5点,日军由一名姓儿玉的中尉率领,在南门外城墙上架起梯子,强行夺城

何良津说,那时大概70多人继续进攻,这个家伙非常猖狂,带着他那一帮人爬城墙。东北军的守军当时在城墙上看的非常清楚,等到快爬上来的时候,头一次是用石头往下砸,紧接着往下扔手榴弹,那个儿玉当场就被手榴弹崩死了。

这一响,成为了榆关抗战的第一枪。

日军随后集中3000多人向山海关的南门、东门展开了全面进攻。守军官兵沉着应战、坚守阵地,激战四个多小时,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得知战事爆发,何柱国星夜由北京返回山海关,在连夜召开的作战会议上,何柱国发表了《告士兵书》。

何柱国还提出了战斗口号:“以最后一滴血,为民族争生存;以最后一滴血,为国家争独立;以最后一滴血,为军人争人格。”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激励着全军将士的抗战决心,何柱国亲临一线视察,鼓舞士气。

1月3日,日军再次增加兵力,关东军铃木旅团4000多人、8架飞机、20多辆坦克、40多门山炮、4艘军舰向南门、东门发起进攻,六二六团一营奋起反击。

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李亚忠讲道,当时鬼子用坦克撞进了南门,跟进来的鬼子都被西九条的机枪手打死了,坦克赶紧掉过头来向机枪阵地轰,机枪阵地的射手牺牲了,鬼子就进来了。后来,从西门北边的西水门和北门,很多部队都撤了出去。

惨烈的榆关抗战悲壮收场,包括营长安德馨和四位连长在内,一营共伤亡586人,撤出山海关后,仅剩下24人。劫后的山海关城,惨不忍睹。城内外大火,燃烧3昼夜,平民伤亡达3000多人。日军入城后,大肆搜捕,凡着中山装者杀,着军服者杀,写反日标语者杀,就是便服内穿灰色裤者也杀。

李亚忠提到,当晚,看见东罗城的瓮城里面火光冲天、惨叫声撕心裂肺。第二天,城墙根放着好几垛都被烧得剩不多点的死尸。

山海关失守后,何柱国又率部在界岭口至北戴河一带建起了防线。不过,日军却并未继续进攻,而是转向热河,占领承德,向长城沿线的冷口、古北口、喜峰口等隘口发起进攻。古老的长城烽烟四起,长城抗战由此拉开了帷幕。

(由河北电台记者徐树春、曹力,秦皇岛电台记者王震军、山海关电台记者隋丹、孙佳新,保定电台记者张志武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