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效

26.06.2014  12:52

■全市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东部产业新城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升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跨越式提升

■企业创新能力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

本报讯 (记者 王 静) 昨天召开的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从目前的情况看,《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东西协调发展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3年生产总值突破4500亿元。中部区域起到领跑作用,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60.8%,东部区域工业加快崛起,西部区域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迅猛发展。

四大”战略性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东部产业新城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工园区、装备制造基地,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升。大西柏坡地区成为带动西部山区开展的龙头,南部工业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空港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申办取得阶段性成果。

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了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循环化工、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六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省会都市圈格局基本形成。拉开了“一河两岸三组团”的城市发展框架,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跨越式提升。正定古城保护、新区和空港工业园建设加快推进,9个新市镇建设全面启动。

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20家,建成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创新能力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民生改善和和谐社会建设持续强化。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乡安居工程顺利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城乡低收入群体帮扶力度不断加大。

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全面开展低碳城市试点,2013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5%,削减燃煤310万吨,压减水泥产能1850万吨,生态保护与建设不断强化。

改革开放不断强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市级审批事项由321项削减到87项,以岭药业等13家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沃尔玛、可口可乐等一批知名企业来我市投资。

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京石武高铁石家庄段建成通车,铁路新客站竣工使用,机场升级改造顺利完成,西柏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水利工程体系不断完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建成投用。

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将有地方法规

本报讯 (记者 王 静) 昨天,从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获悉,市人大常委会将对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进行立法。

随着我市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展和城市人口的激增,教育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我市相关部门在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职责不明确,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刚性及深度不够。我市现行的城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面积标准偏低,居民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不到位。市内五区相当一部分区域教育资源短缺,小学和初中大班额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将出台一部地方法规对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加以规范,明确教育设施的涵盖范围,调整千人指标、生均占地面积和城市新建小学设置规模标准,强化教育行政部门职能作用,加强管理措施,明确山区县初中和小学的设置问题等。

新市镇建设全面推进 年内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将竣工

本报讯 (记者 王 静) 昨天,参加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的与会人员,听取了关于我市加快新市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工作情况的报告。目前,我市正按照“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分类指导、生态宜居、彰显文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新市镇各项工作的进程。

去年,我市决定加快启动了9个新市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工作。当前我市新市镇建设确定为“五大产业园区”和“四个新市镇”。“五大产业园区”分别是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良村)、信息产业基地(鹿泉)、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栾城)、循环化工园区(藁城丘头)和空港工业园区(正定);“四个新市镇”包括鹿泉市上庄镇、铜冶镇,藁城市的岗上镇和栾城县冶河镇。

9个新市镇规划编制工作今年可全部完成。9个新市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路网完善,交通便利;已全面启动了新市镇连接主城区的快速路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除冶河镇和空港工业园外,其他都已经完成配套;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初步建立;水、电、讯、燃气、供热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正在逐步完善。目前, “五大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为了解决新市镇建设的资金问题,我市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抓好项目融资。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新市镇规划区内道路、给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强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新市镇功能,提高新市镇承载力。要进一步加快进度,力争年内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加快回迁房建设步伐,力争动迁人早日住上自己的回迁房。积极帮助新市镇协调突出问题,力争有突破性进展,加快新市镇的新型居民社区建设,对新市镇已有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整合,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