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赵治海、李振江

02.03.2015  11:23

受奖励的赵治海(上)和李振江。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郭昭摄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王博 董立龙

    阅读提示

    2月26日上午,全省科技创新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现年57岁的赵治海和59岁的李振江荣获2014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一个和和气气,一个风风火火;一个出生于冀北农村,一辈子与谷子结缘,一个来自冀南平原,以重振中药为使命。

    虽然个性不同,经历迥异,但同样30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让“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和神威药业掌舵人李振江站到了同一个领奖台上。

    谈到获奖感受,除了高兴,两人不约而同地谈到压力,都表示获奖意味着又一次创新的开始。一路走来,他们在创业之路上有哪些感悟?面对未知的前路,他们又将如何使用创新这把“金钥匙”?

    奖励大会闭幕之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对他们进行了专访。

    充分尊重人才价值,才能激发创新活力

    新闻纵深:这次全省科技创新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提到,如果北京、天津的人才技术,全国的人才技术,世界的技术人才,都愿意到河北,这种局面的形成之时就是河北崛起之日。我们对人才的渴求感很强烈。现实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吸引省内外人才?

    赵治海:这次会上提到,我省要在科技成果转化,引进科技,引进人才政策上对标京津,北京怎么搞,天津怎么搞,我们就怎么搞,而且比他们要更优惠一些,更大胆一些。如果这些优惠政策能够真正在基层落实好,我们会吸引到更多的人才。

    李振江:与京津两市和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创新动力尚显不足,其中一个原因是创新人才稀缺,虽然近年来我省在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省级层面的政策不断开放,但基层还是比较保守。

    一来,我省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不能与京津相比;二来,科技人员需要大量信息流,愿意到人才集聚的地方去,要弥补这些短板,就需要我省出台更为优惠的政策。

    新闻纵深:作为省最高科技大奖获得者,顶级人才的代表,你们认为怎样才能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呢?

    赵治海:要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创新。人才创新的动力从哪里来?创新关键是释放蕴藏在人本身的活力,鼓励每个人都想创新,要让人才觉得科研成果是自己的成果,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生活与乐趣,这样的话,谁不愿意创新呢?说白了,要让人才从创新中得到尊严,人才价值要得到充分承认。

    李振江:永远不能脱离人性谈科学发展。不能让人才有被束缚、被捆绑的感觉,而是要尽可能给他们自由的创造空间。这样才能激发出人尽其才的积极性。

    就企业来讲,较为灵活和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更能激发出人才的创造活力。比如,对于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我们给期权,今年,我们还将对研发人员,按照产品上市的利润分成,对于在研项目,设立研发利润奖。这些激励政策让企业和人才成了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赵治海:还要统筹人才引进与自有人才培养的关系,引进人才、鼓励人才很重要,也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出所有人的创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