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昨天穿漳入冀 河北省正式进入“长江时代”

18.12.2014  14:37

本报12月17日讯(记者马彦铭)今天上午,来自汉江的清水顺着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从河南安阳穿越漳河进入我省境内,这标志着我省正式进入了“长江时代”。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汉江水从河南陶岔渠首向北流淌,经过6天的跋涉于今天下穿漳河来到河北。

穿漳河交叉建筑物工程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施家河村与我省邯郸市讲武城之间,担负着南水北调工程向漳河以北地区的输水任务。穿漳工程包括南北两岸渠道连接段和倒虹吸段,总长1081.81米,由南向北分别由南岸连接渠道(包括退水排冰闸)、进口渐变段、进口检修闸段、倒虹吸管身段、出口节制闸段、出口渐变段、北岸连接渠道等7段组成。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漳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穿漳工程不同于普通的倒虹吸工程,因为普通的河床深处是泥土,便于排水施工。而穿漳工程河床下70余米深是砂卵石冲积层,像个漏斗,一个点抽水,四面八方的地下水都汇集而来。为解决这个难题,工程采用了防渗帷幕与井点降水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区域周围,像梅花桩一样,钻下七八十米的深孔,然后灌入水泥形成防渗墙。同时,十几台大功率水泵不间断排水,一秒钟可达三四十个流量。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年均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从丹江口水库计,我省配额为34.7亿立方米。工程入我省境内净水量为30.4亿立方米,受水区涵盖京津以南整个河北平原区,涉及7个设区市、92个县(市、区)、26个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