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水环境质量却不容乐观

05.06.2015  12:34

河北广播网6月4日消息(记者冠华)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6月4日下午,省环保厅发布《2014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去年全省的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是否令公众满意?2015年我省又将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一、2014年,我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 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14年,全省各设区市平均优良天数为15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1.64%,比2013年增加23天;重污染以上天数平均为66天,比2013年减少14天,超标天数中各市以PM2.5和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较多。此外,全省污染减排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均同比下降,并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2014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8.9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51.25万吨,其中机动车排放量为48.96万吨。

2014年各设区市空气质量由好到差依次为:张家口、承德、秦皇岛、沧州、廊坊、衡水、邯郸、唐山、石家庄、邢台和保定。其中,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三个设区市的优良天数都在200天以上,其余各设区市全年优良天数均在160天以下。

* 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2014年,全省河流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出境断面水质好于入境断面水质,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全省七大水系,Ⅰ-Ⅲ类水质比例占到了46.04%,但劣Ⅴ类水质比例也高达32.37%。此外,全省七大水系氨氮浓度均值比2013年下降了3.37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浓度均值上升了4.67个百分点。

* 生活噪声+交通噪声成为城市主要噪声源

影响昼间城市区域环境的噪声源主要分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四类,2014年,全省声环境质量基本持平,生活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是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两者之和占了86.32%。但就道路交通噪声一项而言,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其中,邯郸市和石家庄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较好。

二、2015年,我省将继续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大气治理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京津冀联防联控。随着国家“水十条”的出台,今年我省也将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

* 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省环保厅副厅长杨智明介绍,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核心区,按照区域共治原则,建立重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结对合作机制,北京市与廊坊、保定市,天津市与唐山、沧州市分别对接,在大气污染治理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近期国家下达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第一批)共69亿元,其中支持河北24亿元,北京、天津分别为10亿和15亿元。明确要求北京、天津分别拿出4亿元,作为对口帮扶我省四市工作经费。我省也在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分配时予以适当倾斜。四市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点做好散煤替代和城市建成区燃煤锅炉整治,年内基本完成低硫优质煤替代劣质散煤任务。

此外,京津冀三地将开展区域机动车污染共治,到2015年底,京津冀区域内基本淘汰黄标车,并实现统一供应符合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柴油,推进我省油品质量升级改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业及燃煤锅炉的新建、改建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逐步统一,推进提升区域污染治理水平。

再者,强化联动执法。在整治夏秋季秸秆焚烧、打击劣质煤炭和油品销售、机动车环保违法行为等方面开展区域联动执法,推动异地处罚,共同打击,形成区域性高压打击态势。

* 水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为贯彻“水十条”要求,目前我省正在抓紧开展《河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工作方案》的编制工作,逐年确定分流域、分区域、分行业的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具体措施为:

饮用水源的保护是重中之重。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包括农村的集中饮用水源地都要划水源保护区,并要分级管理。同时,农村的生活污水、发展养殖业产生的污水都要集中治理。加大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把过去分散的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里,先是企业自身治理,然后园区再深度治理,再进污水处理厂更层次治理,才允许排放到河流。加大生态引水力度,倒逼企业转型、减排。南水北调工程为我省引来了长江水,在保护了地下水的同时,企业用水成本也将增加。因而,不管是制药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就得重新衡量成本和效益,这也是倒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向耗水少的、排放少的产业转型、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