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应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

04.05.2016  23:35
  中国经济在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带动下已明显复苏。但对于稳增长政策是否“走老路”的质疑,对于其可持续性及副作用的忧虑却未散去。考虑到过去几轮刺激政策的后果,这些质疑和忧虑有一定合理性。为了保证经济的长期稳定,稳增长政策需要针对之前的经验和教训做出相应调整,走出新意。

    

  一讲到稳增长,“四万亿”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2008年开始的四万亿强力刺激让我国经济从次贷危机的低谷中明显复苏。但这轮强刺激带来的产能过剩加重,通胀及资产价格上涨等副作用也非常明显,因而导致了舆论对刺激政策态度的转向,并在一定程度束缚了后来政策的手脚。为了做好当前的稳增长工作,有必要对四万亿做出客观评价,找出其成功和不足,并在当前政策推进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四万亿功大于过。有人因为四万亿带来的种种副作用而诟病稳增长政策,更有甚者,竟然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全数归咎于四万亿,这些都是不公允的。必须要看到,次贷危机才是全球经济从繁荣走向衰退的罪魁祸首。我国经济在的四万亿的带动下,有效对冲了次贷危机的冲击,实现了稳定增长,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而过去两年我国经济持续下滑的现实也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没有稳增长政策托底,各种矛盾将集中爆发,经济转型将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当前我国的政策选择不是要不要刺激的问题,而是在刺激必须要推出的前提下,怎样优化政策,尽量降低其副作用,并兼顾长期的问题。在这方面,四万亿的三条教训可资参考。

  

  第一,稳增长需要持续稳定发力,急放与急收都会加大经济波动。2008年末,四万亿的强力推出很快改善了各方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在宽松货币政策的扶持之下,不少企业不仅重新开工,而且还投资扩产。但2010年四万亿的快速退出让之前的乐观预期落空,不少在建产能还未投产就已过剩。而货币政策的迅速收紧更令企业雪上加霜。这种强力刺激政策的快放快收紊乱了市场预期,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难度,人为增大了经济的波动。有鉴于此,当前稳增长政策需要保持稳定发力态势,既不要一时用力过猛,也不能因为经济短期复苏就急忙撤出。这样方能给各方稳定预期,保证经济增长的平稳。

  

  第二,不可刺激产能进一步扩张。次贷危机长久地降低了全世界的总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会在相当长时间内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四万亿由于不恰当地刺激了我国制造业投资,令我国产能过剩局面进一步严峻,加大了稳定经济的难度。有了前车之鉴,当前稳增长就不能再刺激制造业这样“生产型”的投资,而应该更多依赖基础设施、房地产等“消费型”投资。通过减税、完善社保等政策来提振消费也是应有之义。

  

  第三,稳增长需要更多依靠财政政策来进行,以避免货币过快投放产生副作用。四万亿时期,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主角。当时,决策者希望通过海量货币信贷来促使企业投资扩产,却造成了资金大量向虚拟经济漏出,推高了通胀和资产价格。有了这个教训,当前的稳增长政策就需更多依靠财政政策这种不带来货币总量扩张、又能更直接支持实体经济的方法来进行。

  

  应该说,以上三点都已经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了当前稳增长政策中。在未来,还需依据这些经验教训进一步优化政策。稳增长需要这样的新意来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