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税务人高源:艰苦的环境 乐观的奉献

10.11.2014  18:02

      阳泉近郊—阳泉—石家庄—秦皇岛—青龙—土门子。

  这条路,高源倍儿熟。一头,是家;另一头,是工作单位。从家到工作单位,倒5次车,24小时;从工作单位到家,还是倒5次车,24小时。每年国庆节和春节过后,他沿着这条路去上班;每年国庆节和春节之前,他沿着这条路的反方向回家看望父母。

  一晃5年过去,高源依旧工作在土门子。与5年前不同的是,他变得更稳健、更踏实。

  “我在这里成长、进步。成长、进步的感觉真好。”高源说。

   1 “回去跟俺娘和俺哥说,这里啥都好

  “怎么想到来青龙工作?”见到高源,记者问道。“很简单。想考国税局,但山西限制外语专业报考,就把目光投向河北省和陕西省。权衡再三,觉得秦皇岛更好——海滨城市,宜居宜业。查了查地图,发现青龙离秦皇岛很近,还是满族自治县,就报考了。

  高源说,他知道入职后会被安排到税务分局,也愿意从基层岗位和基础工作干起。为此,他和爹悄悄“考察”了当地国税局的一个分局,觉得“一切都很完美”。他开始憧憬到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镇品味如诗如酒的乡村生活。

  他被分配到土门子。报到的时候,几经辗转,高源和爹来到土门子镇。从县城到土门子,区区30公里,足足颠簸了80分钟。“从没走过这么难走的路。除了坑就是弯儿,要不就是坡儿,我和爹被颠得七荤八素。”说起5年前的经历,高源记忆犹新。

  不是所有的生活都如诗如酒。

  那天,副分局长带着高源七拐八拐,最后在镇西北角一处农家小院止住脚步。“就这儿?”高源有些发懵。“就这儿。”副分局长粲然一笑,意味深长。

  盘膝坐在分局的土炕上,高源和记者谈起当时的感受。“我心里咯噔一下,脑子里立时蹦出两个字:失落。这和我看过的国税分局一点也不一样。我想到了条件会差些,但没想到这样差。”高源指着窗外说,“土门子分局三不便,没水没暖没墙院。

  说“没水”其实不准确。坡下路边有一口浅井,房东家的,也算是分局的。由于地势低,雨季常被淹,井水浑浊,柴草漂浮。到了冬天,井水封冻,吃水要到邻居家去提。因为用水不便,高源经常要到县城去洗衣服。“去一趟10块钱,回来又是10块钱。每回都攒多了再去。”高源说。

  去年春节前,秦皇岛市国税局局长孙书润到土门子调研,想和大家一起吃面条。高源去邻居家提水,20分钟不见回来。为了多调研一个分局,孙局长饿着肚子离开了土门子。“目送局长远去,我心里很难受。”高源说。说起这次经历,孙书润很感慨:“看到同志们工作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我由衷地感到愧对基层。

  说“没暖”也不准确。青龙的习俗是火炕取暖,但烧火炕很麻烦,遇到“倒风”的天气还会搞得满屋浓烟滚滚。分局以最省事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夏天睡凉炕,冬天睡电热毯。说起来也有取暖设备,那是房东自己装的土暖气。由于锅炉小,管线长,不管怎么烧,室温始终超不过8摄氏度。隆冬的每一个长夜,高源都蜷缩在被筒里,忍受“冰火两重天”的煎熬。下面热,上面冷,屋里更冷,他只能靠不断翻身调节温差。

  说“没墙院”,其实院落是有的,只是没有墙,更没有门,用老乡的话说这叫“大敞四开”。刚来土门子那阵子,高源老是不敢睡觉,害怕有人突然闯进来。

  这一切,爹都看到了。没看到的,爹也猜到了。回阳泉前,爹一遍遍问高源:“行吗?要不跟俺回去,再考一回?

  “让我试试吧。”高源的回答很简短,也很坚定。

  爹轻轻叹口气:“也好。小孩子是一棵树,先在这儿‘蹲蹲苗’。

  高源嘱咐爹:“回去跟俺娘和俺哥说,这里啥都好。

   2 “只要没到25点,国税分局的门都会开着

  土门子分局有一处自己的房院,危房。2009年3月,租用3间农房至今。东屋是分局长办公室兼职工宿舍,两张办公桌、一铺火炕占据大部分空间。中屋是办税服务厅,一个全能窗口承接所有业务。除了复印机、打印机和电脑,这里最吸引人的设备是一张单人床,那是副分局长的床兼办税服务厅的沙发。每一个来分局办事的人,都会在“沙发”上落座,一点也不见外。西屋是办公室,和东屋相同的格局。不同的是,炕上没有被褥,只有一只大箱子、几把椅子和一些杂物,箱子里装着一张餐桌,是县局送来的,因为餐厅摆不下,闲置于此。此外,还有一小间厨房,兼餐厅。

  绝大部分工作日,高源都坚守在办税服务厅。这是袖珍版的办税服务厅,袖珍到只有一个窗口、一台电脑和一名工作人员。

  高源的“工作日”,包括清晨和夜晚,包括周六、周日和大部分节假日。除了春节和国庆节,高源常年在岗,典型的“以岗为家”。

  在土门子这样的偏僻农村,乡亲们压根儿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办事也不踩着机关的作息时间。他们可能在一大早赶到分局,办完涉税业务再去办别的事,也可能在黄昏时分办完别的事再来办涉税业务。乡亲们惜时如金,总是精打细算,“茄子土豆一锅煮”。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乡亲们来了,高源都乐乐呵呵地接待,不推脱,不抱怨,更不刁难。

  一次,高源已睡下多时,一位大爷袖着手电筒摸进来,敲着玻璃窗轻喊:“高税务,能不能给我开张发票?”高源赶紧爬起来,打开房门,启动电脑,进入工作状态。开票的时候,高源没忘给大爷递上一杯水。送走大爷,钻进被窝,高源打了好一阵哆嗦,他正在发烧。吃了两次退烧药,才昏昏沉沉睡去。

  “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落地摔八瓣,比谁都不容易。我牺牲10分钟、20分钟休息时间,就能给他们挤出一天的劳作时间。”高源的话质朴、真诚,透出善良、悲悯。

  高源经常这样“发布广告”:只要没到25点,国税分局的门都会开着!

  高源和同事也经常到企业去咨询、辅导、核查和评估。他们的代步工具是一辆夏利。因为路况和车况都不好,夏利经常制造托底、抛锚、折返一类的“插曲”,让税务人员的经历更丰富,更有传奇色彩和故事性。后来,分局长冯宝文干脆“私车公用”,驾驶自己的“捷达”到处跑,他说这车底盘高,“扛造”。

  冯宝文对高源十分满意,他说这孩子心地善良,干活踏实,不惹事儿,让人放心。

  初来土门子,冯宝文给高源约法五章:不准吸烟,不准酗酒,不准打麻将,不准晚上外出,不准结交不三不四的人。冯宝文知道,这“五章”有点“”,但有必要,因为高源在他眼里是棵“苗儿”。

  5年下来,高源本本分分,安安稳稳,干干净净,踏踏实实,没惹过一丝一毫的事,没出过一丝一毫的错,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记三等功一次。

  “高源是一棵好苗苗。分局有这么一个阳光大男孩,我脸上很有光彩。”冯宝文说。

   3 “人有很多活法,可以轰轰烈烈,可以默默无闻。在土门子这5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认识自己。

  慢慢地,高源喜欢上了土门子。土门子珍藏着他的青春。

  高源告诉记者两句话:风景好不好,要看心情;心里阳光灿烂,生活就没有阴影。个中哲理,是高源一点点品出来的。品出这些道理以后,高源发现,让自己纠结很久的寂寞岁月、烦恼人生,其实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杯绵厚的酒。

  高源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青龙县的近邻宽城县有一位老税务人员,姓翁。参加工作时,一个偶然的因素,使这位前辈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工作了20年。他说:“老一代税务工作者的乐观主义和奉献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活得不舒服,不是因为得到的太少,而是因为想得到的太多。老话说知足常乐,越想越是这么个理儿。

  2014年3月,高源被借到县局搞绩效管理。交接工作时,冯宝文给他下达了“必须完成”的新任务:尽快找个女友。冯宝文对高源说,如果能留到县局,就别再回来。

  冯宝文的话让高源的心翻腾了很久。高源承认,最初的一段日子,他是硬着头皮坚持下来的。后来,渐渐适应了农村的环境,也品味出基层工作的乐趣。再后来,他从细微的奉献中读懂了人生的价值,这让他的心豁然敞亮起来。

  高源说:“人有很多活法儿,可以轰轰烈烈,可以默默无闻。默默无闻未必逊色于轰轰烈烈。在土门子这5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认识自己,学会了淡定从容,无怨无悔。

  借调在县局的高源依旧住在单身宿舍。自然,那是一方更广阔的天地。每有闲暇,高源总要和土门子分局的领导和同事唠扯唠扯。到了周末,他总想回土门子看一看熟悉的山熟悉的水熟悉的村镇熟悉的人。

  冯宝文说,高源总是挂念着分局的工作,“最近一段时间,和我聊得最多的是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他说这绝对是一本好经,有了这本经,很多让他困惑很久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接受采访那天,高源重回土门子分局。一进院,他就忙碌起来,先是从房东家扯来一根长长的水管,把厨房里的水缸、水桶全部注满水,然后又进办税服务厅办了几笔业务。记者注意到,坐到电脑前那一刻,高源使劲直了直腰板,伸了伸胳膊,搓了搓手掌,眼角眉梢也随即庄重起来。有纳税人问:“这么快就回来了?还走吗?”高源笑答:“不走啦!

  午饭前,冯宝文把高源拉到屋角,悄声问:“给你的任务有没有进展?”高源憨憨地一笑:“有。”冯宝文一拳捣过来:“行啊,小子,有两下子!

  对今后的工作,高源没有确切的规划,“但有一点确定无疑,那就是扎根青龙,扎根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