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公交公司重归国有

13.06.2014  20:17

发展理念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转向“服务群众最大化、公众满意最大化

经过近8个月的体制理顺及改革工作,在秦皇岛市政府主导和统一部署下,通过股权回购,该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于5月30日顺利完成国有化改制。

12年后公交再挂“”字招牌,意味着以往被市民抱怨的公交线路布局失当、场站简陋、车辆老旧等问题,今后将因为政府公共投入的加大而得到改善。

从国企到民企,再到国企,秦皇岛市公交公司“峰回路转”的经历表明,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而言,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目前还存在缺陷,仍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

2002年,根据当时国家政策,经市政府批准,秦皇岛市公交公司改制为民营企业,实现了地方财政零投入、票价零增长的改制初衷,并圆满完成了历年春运、暑期及奥运会等关键节点的运输保障任务。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交公司的民营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近年来,在秦皇岛市人大、政协交办给交通部门的建议和提案中,60%以上涉及公共交通问题。此外,公交公司运营成本持续增加,企业亏损,经营举步维艰,出现了乘客服务满意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背离了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

2013年10月,秦皇岛市政府按照“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体制改革必须先行”的工作思路,同意对公交公司股权实施国有回购,并成立回购领导小组,相继完成了企业清产核资、评估审计、股权回购谈判等工作。

提及回购的意义,该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李勇强调了三个“有利于”:“实施公交国有化改革,有利于政府根据民生需求,合理调整线路,科学投放车辆,逐步解决公交服务盲区多、城市交通拥堵、公交‘黄标车’淘汰等问题;有利于政府在执行低票价、延长运营时间、开通夜经济线路、政策性免费乘车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有利于政府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投入、补贴和补偿机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有效解决公交投入少、场站设施不足等问题,提升港城形象。

为使公交最大化地突出公益性,改制后的公交公司发展理念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转向“服务群众最大化、公众满意最大化”。据此,该市谋划了一系列公交优先发展的举措,包括加快推进北戴河新能源公交站、开发区及北部工业园区的公交枢纽站建设;推进港湾式停靠站建设,落实公交路权优先政策;延长暑期夜间运营时间,谋划开通北戴河至南娱、森林逸城至开发区等线路;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城市公交票价体系;在已投放168台新能源公交车的基础上,6月底前再投放280台新能源公交车;落实老年人、残疾人、军人抚恤优待对象等特殊人群乘车优惠政策等。

根据规划,到2015年,该市力争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80%以上、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30%以上;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不低于60%;中心城区和县城周边20公里范围内公交化运营率分别达到50%以上和30%以上,逐步构建起经营国有化、运行规范化、车辆环保化、线路网络化、调度智能化、服务人本化的新型公共交通管理体系,为百姓便捷、安全、低碳出行提供有力保障。(李永利 郑秀春 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