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促进云南省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27.08.2014  13:56
云南省拥有众多少数民族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具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1996年,云南省委就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并将其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近年来,国家科技部等部门大力支持,给予了云南省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并将昆明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推动了全省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一、云南省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一是文化产业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多年来,全省文化产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2012年文化科技实现总产值468亿元,西部排名前三,处于西部领先水平,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二是骨干文化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云南出版集团跻身全国出版集团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前10名和全国服务企业500强,5年内可实现资产和销售收入“双百亿”目标,目前正在抓紧筹备上市。云南广电网络集团2013年经营收入超过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5年内可实现资产和收入“双百亿”目标。目前,云南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增多,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不断涌现。制作了《云南映象》、《丽水金沙》等一批优秀产品,产品数量、质量排名全国前10位,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民族演艺产业链。《印象.丽江》已实现收入约4亿元。民族工艺品产业方面,涌现出紫陶、银器、石砚、锡器、刺绣等方面的多个知名品牌,形成昆明、瑞丽、腾冲等全国著名珠宝玉石市场。文化旅游业方面,出现了迪庆独克宗、丽江束河等文化旅游热点。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成为目前亚洲规模最大和国内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国际石文化博览会。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云南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3年5月,《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云发〔2013〕8号)发布实施。对云南省有效解决科技创新资源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撑下,文化产业将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近期省政府正在组织编制《云南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5—2017)》,以促进文化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二)各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

丽江古城世遗数字化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示范”、“云南多民族语言基础教育数字资源聚合与投送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等项目得到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支持,累计获得项目经费2000多万元。昆明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云南新锐和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2011年被科技部评为我国“第一批现代服务业示范企业”,2012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公司建设运营的云游网是云南最具影响力的旅游门户网站之一。完成了云南省内60%以上的旅游服务资源整合,示范平台注册企业用户10365家,个人用户53579人,为智慧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参考。

云南省科技厅也立项支持了“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多语种在线互动平台研发与应用”、“基于云计算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大理州智能化旅游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开发及产业化示范”等科技文化融合项目,省级科技经费支持600多万元。

(三)发挥昆明市带动作用

昆明市文化产业占云南省文化产业比重高达46%以上,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昆明市还形成了昆明老街云南文化展示传播交流基地、昆明国际包装印刷基地、云南图书批发市场、云南紫玉青鸟国际珠宝加工贸易基地等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园区)集聚区;同时,昆明还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国家现代服务业软件产业化基地和国家广告园现代服务业试点城市,这些类型不同、功能互补的产业服务平台,为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充分发挥昆明市的典型示范作用,可更有效地辐射带动全省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的发展。

(四)云南省良好的科技合作机制

云南省从1995年开始,就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省院省校科技合作;并通过泛珠三角科技合作、沪滇科技合作等,与包括东部在内的全国各省(市、区)在科技、人才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牢固的良好合作;每两年还在云南举办一届由国家科技部与云南省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提供了优势资源对接的国家平台。

(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云南是我国文化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源就是文化资源,拥有“民族文化活化石”、“民族文化博物馆”、“人类文明发祥地”等众多桂冠。云南澄江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群,印证了生命诞生的奇迹。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化石,说明了历史演变的久远。近现代史上出现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积淀了丰厚的精神遗产。特别是多民族和睦相处、共生共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三、进一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的重点

(一)加强引导,完善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

围绕《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作纲要》中组织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西部行动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科技入滇等重大科技活动,加强文化科技融合和与东部合作,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和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同时,科技计划对文化科技重大项目给予支持,鼓励开展文化科技创新;文化科技类企业符合相关条件的,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现行有关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技术成果向云南省文化企业转移,加大对文化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建立健全文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综合运用资助、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财政投入支持方式,带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文化科技相关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多角度、多渠道地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投资融资渠道。一是走出去,请进来,把东部沿海富余资金和先进的创新型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请进云南来,安家落户,与传统文化和谐包容发展。二是加大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三是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的投入力度,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工作列入政府主要工作,做到常抓、常管、常投入。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发展、文化设施建设,鼓励文化产品自主创新,做到有条件的要率先发展,带头发展。

(三)加强文化科技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实施文化人才建设工程,认真落实省委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是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云南省高等院校开展文化科技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综合性研究中心。二是建立高端紧缺人才引进培养平台,培养造就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和团队,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大力发展文化职业教育,鼓励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培养文化实用人才。四是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为幸福乡村增添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五是完善人才培养开发和激励保障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