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技厅:打破体制壁垒 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16.02.2016  11:10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 “十三五”规划是今后五年我省发展的宏伟蓝图,陕西广播电视台从今天起推出专栏:“追赶超越新陕西 开局新打算 展望十三五”。今天(2月15日)首先来看陕西省科技厅。

春节收假后的第一天,位于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的“陕西众创空间”办公室里,一大早就已经来了许多年轻的创业者,咨询创业政策。

从事创业服务指导工作的李晋,目前还是西安一所高校的教师,他告诉记者,如今全社会关注创新创业的氛围已经形成,科研工作者和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很高。可是在热情的期待和关注背后,制约科研工作者走向市场的一些体制机制问题还普遍存在,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还不够清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 闪电孵化器创始人李晋:“还是机制问题吧,就是到底怎么界定,因为像科技成果,特别是老师、教授、科研人员、研究员他们这个群体,传统来讲他们累积的技术发明,创造都属于职务发明,这些成果拿来去直接创业,这个怎么去界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很难一句话说清楚,对于大学老师来讲他要舍弃一部分教学和带学生的时间来去创业,这个在政策上是否允许鼓励,以及如果创业还有所成绩的话,收益的分配机制都是一些问题。

体制机制不畅,科研成果难以实现转化的问题,目前在我省还普遍存在。与此同时,就在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一个专门为打破体制壁垒,支持全省创新创业工作的改革实施方案,正在研究制定,近期就将提交到“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

在这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案”中,我省将重点围绕成果转化、军民融合、统筹资源等几个陕西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突破。比如高校、科研院所在职人员的考核评价指标、科技成果的利益分配、大学生创业发展的资金扶持等问题,都在这份实施方案中有详尽具体的解决办法。在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看来,这份开局之年的第一项工作,被称为2016年陕西科技“重磅炸弹”。

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所以这份文件,从核心内容上重点解决了三个激励和三个建设。第一个人才队伍的激励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第二个是解决好各类市场主体的激励和建设,第三个就是解决好我们部署的这些园区,平台的激励和建设,重点解决好政策、机制、办法、措施,如何把人才的核心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园区的承载作用,把它充分地发挥好,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的生态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调研讨论、修改,省科技厅精心编制的我省“十三五科技专项规划”初稿已经形成。规划确定了我省科技工作的四个战略重点和七项重点工作。提出到2020年,我省在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上要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军民融合取得明显进展,科技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自主创新试验区、改革试验区一批先行先试的政策机制,要供全国推广使用。

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全省的科技贡献率我们要从十二五末的55.81%要提升到60%,我们科技成果的交易额我们要从十二五末的721亿元,要提升到十三五末争取突破900亿元。真正发挥出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对产业调整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