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万”科技创新行动打造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

10.03.2015  12:26

 

 

 

固安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中试孵化基地在固安奠基,这是该校建设的首个重大科技项目中试孵化基地。

 

 

 

华夏幸福高科技孵化器在美国硅谷开园。这是我省建设的第一个国外高科技孵化器。

 

 

 

大厂微软游戏创新中心是微软在我国建立的第二个以游戏创新为核心的初创企业孵化基地。目前,廊坊市拥有10家院士工作站、104个市级以上研发中心。

 

 

■阅读提示

廊坊正迎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平原森林城市、环保产业城市、文化体验城市和幸福宜居城市,奋力实现廊坊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廊坊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发展主线,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核心。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战略,廊坊去年深入实施了科技创新“十大工程”,科技创新领域亮点频闪。短短一年,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3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企业研发中心17家、院士工作站2家;廊坊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园基本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累计达到50万平方米;投入创投资金4420万元,撬动金融信贷和社会资金2.5亿元;专利授权量达到2156件……

站在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上,廊坊市围绕建设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目标,以产业创新为重点,以协同创新为路径,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万”(编制一个《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建设规划》,搭建十大创新平台,培育百个产业集群,新增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培育万名科技人才)科技创新行动,全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

大干实事,实干大事。廊坊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树立“全区域、全产业、全要素”的理念,把创新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凝聚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大合力。他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化到具体的政策、规划、项目、资金和行动上,奋力拼出廊坊大发展、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实施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之路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实施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之路

2014年,廊坊市科技创新硕果盈枝: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39.3亿元,同比增长了13.2%,是全市经济增速的1.61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9.14%,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54倍;全市取得国内先进以上科技成果84项,9项荣获省科技奖励;全年专利授权量2156件,同比增长26.1%……

科技创新以及所依附的人才,是廊坊新一轮发展最核心的支撑;唯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廊坊市委书记王晓东说,咬定科技创新不放松,全力打造科技之城、创新之城,廊坊绿色崛起的步伐才能一天比一天更快。

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廊坊市全面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重大科技专项攻关、科技园区壮大、科技惠民服务、成果转化攻坚、京津廊协同创新、高端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优势培育等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全力打造京津之间创新型人才高地、创新型企业高地、创新型产业高地,全市经济社会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之路。

——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新奥集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融合的分布式能源的网络系统基础研究”列入国家973计划,“河北省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成为全市首个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35家,总数达到1746家,一年新增近3成;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累计达到117家;新增企业研发中心17家,总数达到104家。

2014年,廊坊市技术创新活动日益踊跃,京津冀协同创新逐步深化。统计显示,该市去年共取得国际领先科技成果2项、国际先进科技成果5项、国内领先科技成果54项。通过深化与中关村、中科院、清华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科技园、河北工业大学等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全市院士工作站达到10家,涵盖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入站院士37人,实施院士合作项目40项,拥有“千人计划”人才15名,占全省的一半,145家中关村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在廊坊设立分支机构和建厂。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做强科技园区,全市省级以上高新区总数达到5家,居全省第一位;省级以上农业园区达到8家,居全省第三位。做优创新创业孵化器,在美国硅谷建成我省首个国外高科技孵化器,全市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9家,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各类孵化机构的孵化场地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做大技术研发平台,中国科学院能源材料应用技术综合实验研究平台等4个国家级平台落户,全市市级以上技术研发机构达104家,年研发成果近千项。做实科技服务体系,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情报所等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为2000余家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企业新增利润上亿元。

——科技金融合作日益紧密。廊坊市创新创业投资公司完成投融资项目15个,投资总额达4420万元,撬动吸引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2.5亿元,放大财政科技资金近6倍。获得支持的企业实现新增利润55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个,新增各类专利25个。

——科技创新环境得到持续优化。经过五年的不懈推进,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全市域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廊坊市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17部委验收,探索出一条“产业高端、城乡共进、资源节约、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廊坊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十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鼓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等一批高“含金量”鼓励扶持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转型,成为廊坊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亮点。2014年,廊坊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56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跃居全省第1位;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06.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6.5%和21.9%,总量分别跃居全身第4位和第3位,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

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昔日“”廊坊今天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已是举足轻重。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主攻方向,以协同创新为路径,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万”科技创新行动

步入“十二五”收官之年,廊坊站上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他们全面启动了“一十百千万”科技创新行动,把创新驱动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

紧紧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千方百计利用好京津的创新资源。”廊坊市市长冯韶慧说,要把创新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线,把科技创新作为全面创新的核心,把产业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把协同创新作为基本路径,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把用好人才作为根本支撑,一手抓“有中生新”让传统产业“老树开出新花”,一手抓“无中生有”让战略新兴产业“从新芽长成大树”。

——编制好一个《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建设规划》。加强与京津创新资源的对接,构筑协同发展新机制,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功能升级与廊坊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把京津的创新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廊坊的新兴产业优势,提升廊坊在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创新优势,加快由要素投入的扩张型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转型。

他们聘请北京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对创建示范区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等进行顶层设计、全域规划,高标准编制示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方案,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环首都科技创新带和以传统特色产业提升与高端装备制造相结合的环天津高端产业带。

——搭建十大创新平台。着眼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以提升廊坊对优质科技资源的吸附力、承载力和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为目标,集中力量建设十大创新平台。

提升园区承载平台。全市各级各类园区以创新驱动为目标,向创新型园区转型。充分发挥廊坊开发区、燕郊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园区和廊坊高新区、京南·固安高新区等4个省级高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启动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再造新优势,加快提升对优质科技资源和新兴产业项目的吸附力、承载力。

壮大创业孵化平台。集成全市优质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批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个人创新创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全市形成综合性平台与专业性平台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全市各级各类孵化场地面积达到100万平米,入驻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突破800家,成为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各种创新要素聚集的重要平台。

优化重大成果转化平台。重点推进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固安)中试孵化基地、中关村固安大清河科技成果转移基地、中兴燕郊北方产业基地、中海油燕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10家以上政、研、校、企合作共建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做大科技金融平台。改革科技资金使用办法,整合各类基金,提高基金使用效益,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引导、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市本级建立1亿元科技金融专项基金,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建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科技金融专项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担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力争全市挂牌上市的科技型企业达到35家。

拓展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各方与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有效衔接,整合创新资源,拓展合作领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联合开展攻关,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加快推进廊坊市工业研究院、霸州钢木家具、大城保温建材、大厂微软游戏创新中心、香河机器人产业园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强化企业研发平台。支持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取自办、校企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平台,力争全市新增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00家,总数达到20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30%以上。

做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整合全市科技服务和中介服务资源,建设集技术产权交易、科技金融服务、创投咖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专利技术交易展示等综合服务平台为一体的廊坊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供科技咨询、创新服务、创业辅导、企业融资、知识产权代理等全方位、一站式高效率服务,营造近悦远来、快捷高效的创新创业环境。

整合技术产权交易平台。整合技术交易资源,建立覆盖各县(市、区)的网上技术市场,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技术引进、科技招商引资和技术产权交易提供全方位跟踪服务,帮助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打通技术和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用好科技招商平台。把创新驱动作为招商引资的主线,把项目科技含量作为招商引资的首要指标,瞄准京津和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吸引国内外大型科技企业来廊坊设立分支机构和产业化基地,重点引进一批对全市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化项目。

完善政策支撑平台。制定出台一批管用、解渴、针对性强的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形成一整套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创新、促进科技金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孵化器建设的系列政策措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速技术、资金、人才、成果、项目聚集。

——培育百个产业集群。依托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研发能力强的大项目、龙头企业,加速产业链上关联企业、研发和科技服务机构聚集,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爆发式增长,快速形成百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新增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梯度培育、差异扶持,要素聚集、合力推动,以创新创业人才为支撑,以服务创新和政策创新为保障,整合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聚集。实施苗圃工程、雏鹰工程、科技小巨人工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扩张、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结构做优,加速培育技术水平领先、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形成千帆竞发、蓬勃向上的集群发展态势。

通过孵化器培育一批、科技人员创办一批、传统产业转型一批、科技招商引进一批,实现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到2015年底,确保全市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力争新认定1300家,总数突破3000家。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壮大工程,通过投融资支持、创业辅导服务、创新人才激励、创新基金项目带动等方式,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力争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50家。

——引进培育万名科技人才。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加快在全市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引领和带动全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廊坊市明确提出,通过“一十百千万”科技创新行动,带动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GDP的比重达到1.0%,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000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专利申请量突破3000件,专利授权量达到2400件。

大干实事,实干大事,树立“全区域、全产业、全要素”创新理念,拼出廊坊大发展、快发展崭新局面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树立‘全区域、全产业、全要素’的理念,把创新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市委书记王晓东说,要通过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努力培育更加集约高效、绿色高端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奋力拼出廊坊大发展、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他们在“”、“”、“”下功夫,建好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孵化、重大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企业研发等平台突出“”,积极与京津高端平台合作,立足全国一流、世界领先搞科研、育产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园区承载平台突出“”,全力打造集研究所、孵化器、生产基地等在内的链条式科研体系,力求科技成果能就地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创新服务、政策支撑等平台突出“”,根据创新发展的需要,建立详细的政策支撑体系、完善的创新服务举措,用细致入微的服务营造近悦远来的创新发展环境。

他们把创新驱动实化到具体的政策、规划、项目、资金和行动上,落脚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他们紧紧围绕打造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努力把创新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他们狠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通过引进和培育两手抓,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扩张、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结构做优。他们大力培育创新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形成链条发展、空间聚集的产业集群。他们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激发城市创新发展活力。

他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除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创新驱动的浓厚氛围。他们着力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强化要素供给保障,健全市场竞争机制,把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他们围绕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努力在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聚集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他们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创新的市场竞争机制,以市场竞争倒逼经济提质提速,通过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形成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

他们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凝聚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大合力。廊坊市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评价,强化宣传引导,努力形成“吸引一个人才、带来一项成果、创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他们充分调动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努力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氛围,奋力推进廊坊实现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成就未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廊坊市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万”科技创新行动,全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

在建设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的道路上,435万廊坊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前行。 (李嘉卉、靳楠、赵伟)



高等代数暑期短课程
主 讲 人 : 方新贵     教授 活动时河北师范大学
解析几何暑期短课程
主 讲 人 : 赵学志     教授 活动时河北师范大学
云中乐府:雅乐观念的成熟与元典认知
主 讲 人 : 项阳    研究员 活动时间河北师范大学
堆球理论及其在密码中的应用
主 讲 人 : 宗传明    教授 活动时间河北师范大学
有限域
主 讲 人 : 冯荣权    教授 活动时间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