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河北实践】荒地也能淘出金

22.11.2014  02:33

邢台市桥西区西南部有采煤沉陷地、荒滩和沙荒地近18000亩。当地因地制宜,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农业,在充分利用土地的同时富了百姓。

在桥西区西北留村村东的绿野仙踪薰衣草庄园,一片蓝紫色的花海让人震撼,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游客:“心情挺好的,挺开阔的,就应该适当地带孩子出来玩,带老人转一转。

更有许多即将踏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专程来这里拍摄婚纱照。

姚女士:“我感觉在这拍照,能留下我们一生最美好的回忆,我相信我们会幸福的。

推广部经理赵勇告诉记者,庄园占地1200亩,今年7月开园,种植薰衣草、波斯菊、马鞭草等观赏花卉20多种。

赵勇:“咱们游客在5万左右了,经济效益是在百万左右吧。

在庄园建设以前,这里是因多年采煤形成的沉陷地,村民种植传统的农作物,收益非常低。

西北留村党总支书记任先计:“小麦一般不超过800斤,玉米就是900来斤。地里边还有塌陷裂缝,还不安全哩。老百姓种地积极性也不是很大,长期影响收入。

村两委班子多方奔走,引进薰衣草庄园、绿色生态观光采摘园等生态农业,原有的沉陷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经营,统一对土地进行改造。将土地流转出去后的村民或外出打工,或到观光园、采摘园里当工人,又能挣到一份收入。

在采摘园里上班的村民张海琴:“一天40块钱,一年下来当然挣的就多了。

和西北留村一样,桥西区的一些村子因地制宜,在沉陷地上发展生态农业,目前已建成生态农业项目3540亩,彩色植物产业园等一批城郊型农业观光项目正在建设中。

桥西区农业局副局长王凤双:“走精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老百姓通过生产高精尖的农产品,经济上获得高的回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河北电台记者杜岩卿、邢台电台记者秦庆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