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大新增“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18.03.2016  10:17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通用航空发展”再次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有代表表示,如果放开管制,预计我国通用航空未来的市场容量可以达到上万亿元。正是基于对这种发展趋势的超前预见,河北科技大学用7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屡获国内、国际大奖的航模协会。同时在全国只有15所大学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背景下,申报这个专业并于日前获得教育部批准,实现了该专业在我省高校零的突破。

  我省首个“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获批

  3月16日上午,河北科技大学操场上,航模协会的学生们正加紧训练。4月份,他们要到美国的“世界航空之都”威奇托参加美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制作飞行大赛。

  刘东辉是电气工程学院的教师,也是航模协会的指导老师。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学校新增设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师。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3月初刚刚获得了教育部的批准,并且实现了该专业在河北省零的突破。这个好消息让刘东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欣慰。目前,全国只有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5所大学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作为一所地方院校,河北科技大学为什么要申请这个专业,又为什么能够一举成功?

  航模协会屡获大奖 酝酿申请相关专业

  在众多发达国家,航空工业无一例外地成为继汽车工业之后的又一发展引擎。航空工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刘东辉和同事们早就感受到了。2009年该校航模协会正式成立,每年报名的300多名学生中,有约一半的人能完成培训,能够参加比赛的,只有六七十人。

  “航模协会的学生们,都是‘泡’出来的。”科大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孟宾也是当年成立航模协会的指导老师,与刘东辉一起,一路见证了航模协会的成长。学生们非常拼,尤其是参赛的学生,每个人都得“扒层皮”。协会的活动场地,每天都会亮灯到晚上十一二点钟。

  这种拼搏精神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航模协会在国内、国际赛事中屡获大奖,尤其是在全国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奖牌总数连续4年排在全国第一位。

  孟宾记得很清楚,2013年,航模协会与中航通飞华北公司合作,在“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中夺得一等奖。在赛后的总结表彰会上,孟宾第一次向河北科技大学校长孙鹤旭提出了申请设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事。

  当时,孟宾说了三个理由。第一,即将快速发展的通用航空和无人机领域,还有很大的人才缺口。第二,石家庄正在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开设航空专业可以更好的为区域经济服务。第三,河北省还没有这个专业。这一想法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申请设立专业的事儿开始酝酿。

  设立这个专业是顺势而为

  刘东辉和孟宾都说,设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其实是顺势而为。这个“”,就是通用航空发展的大趋势。

  2010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规定低空空域开放按试点、推广、深化三个阶段逐步推进。这无疑是通用航空发展的强劲政策信号。2012年,河北省政府与中航工业集团签署《深化通用航空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河北省通用航空产业跨越式发展,把河北省打造成为中国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发展基地。

  作为一所地方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河北科大的办学宗旨。为对接河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河北科大也开始了“大动作”。2012年,河北科大与中航通飞华北公司共建“通用航空产业重点工程实验室”,开展与通用航空设计、制造等密切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并整合学校机械、电气、材料学院的优势学科资源,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平台。

  这一系列举措,为成功申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学校申请开设该专业,一举获得成功。

  航模协会学生很抢手

  在河北科大有个有意思的现象,航模协会里凡是参加过比赛的学生,毕业时总会有好几家用人单位抢着要。其中,学生崔浩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崔浩是电气专业的学生,但酷爱机械,航模从设计、制作到操作样样精通。他带领3人参赛,包揽了金银铜牌。他曾带领两名同学一晚上赶制出两架无人机,让上海一家科技公司惊喜不已。这家公司最终以优厚条件把崔浩纳入麾下。

  河北科大花七八年时间打造出的航模协会,不仅因屡获大奖而蜚声业内,也展示了科大在飞行器设计及飞行器自动控制理论,工程设计方面的成果和底蕴,成为申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响当当的理由。

  对学生们来说,航模由兴趣爱好变成了特长,又因这个特长而从事该领域的工作。这让老师们看到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未来广阔的就业前景。

  2013年的“中航工业杯”大奖赛中,科大的“Z”字形折叠飞机获得创意一等奖。刘东辉至今还记得,当时评委们唯一疑惑的问题就是,这种不对称的飞机能不能飞?现场演示时,在场人员都被这架飞机所震撼,全都忘记了拍照和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