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确定秋冬季造林绿化任务目标及工作重点

09.10.2014  19:06
  为落实全省秋冬季造林绿化动员大会精神,结合2014年春季造林完成情况,沧州市秋冬季造林绿化目标确定完成造林8万亩(其中新增造林5万亩,补植补造3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600万株,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3万亩。重点开展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绿色廊道。坚持新建、续建和补植完善相结合,继续实施“十路绿化工程”,通道两侧各建设不低于50米宽的绿化带。其中,京沪、石黄、大广、沧保四条高速公路绿化工程,补植补造91公里,植树28.4万株;京沪、京九铁路绿化工程,补植补造16公里,植树5万株;205、307、104国道绿化工程,补植补造42公里,植树12.6万株;106国道绿美廊道改造提升工程,总长度114公里,需改造长度72公里,建设乔灌花相结合组团4个。在此基础上,按照“立体绿化、彩色绿化、多树种绿化”的原则,对106国道两侧原有50米宽绿化带靠近公路10-15米范围内进行改造提升,在公路两侧各栽植不少于1行的景观效果好的乔木树种,并增加和丰富木本和藤本为主的花灌木,也可以采用林苗一体化的模式,形成高低错落、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带。   二是水网水系绿化。抓好“九河绿化”和“重要水源地沿线及周边绿化”。九河绿化:即漳卫新河、南运河、宣惠河、大浪淀引排水渠、南排河、捷地减河、子牙新河、北排河、古洋河等骨干河流及支渠堤防绿化,今秋完成造林0.5万亩,植树25万株,绿化河渠130公里。重要水源地沿线及周边绿化:即抓好清凉江-大浪淀引水渠沿线和大浪淀水库周边的绿化,将清凉江-大浪淀引水渠两侧和大浪淀水库周边的堤坡、宜林荒地全部绿化,造林0.15万亩,植树7.5万株。   三是沙碱荒地绿化。在沙化盐碱土地较多、宜林地相对集中、现有林业资源基础较好的区域,通过规划引导、活化机制,指导群众种植适宜的名特优果树和优良用材树种,合理布局,连片成方,建设河间市子牙新河沿线及河间市郭村乡新造林1500亩、任丘市城区周边及106国道沿线新造林1500亩、献县城区周边及石黄高速沿线新造林2000亩、东光县南运河沿岸新造林1000亩、南皮县漳卫新河沿岸新造林500亩、海兴县农场及周边新造林2000亩等6个万亩规模名优经济林和速生用材林以及林下种植、养殖及多种经营基地。   四是森林围城。新华区、运河区各建设1个千亩以上的城郊森林公园,并搞好大运河森林公园、果岭湾生态园的补植补造和绿化景观提升。海兴县、盐山县各建成和完善1个千亩以上规模的城郊森林公园。启动13个县级城市的周边绿化,建设城郊森林公园、生态园或城郊片林、绿化景观带、防污染绿化隔离带,有条件的地方建成宽度100米以上的环城林带。沧县、青县、运河区、新华区、沧州经济开发区完成中心城区环城林带的补植补造,植树1.2万株。   五是村屯绿化。重点是抓好省确定的236个重点村的村庄绿化和景观提升,按照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要求和标准,通过增加观花、观叶、观果的景观树种,乔灌花草搭配,把主要街道、广场、庭院及村庄周边的沟渠、道路、坑塘、河堤等全部绿化美化,今秋完成植树20万株。     六是农田林网。以盐山、南皮、青县、肃宁、河间等县(市)为重点,与农业综合开发、路田分家等工程相结合,抓好5个农田林网大方的建设,充分利用乡村田间道路和排灌渠道,按照“一路两沟四行树”的绿化模式,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秋冬完成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3万亩,实现林路统筹、路田分家、林田分隔。(沧州市林业局) (第075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