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医再获“松绑”

26.06.2015  11:23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进一步放宽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细化的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全国青联委员、中美集团总裁兼京东中美医院院长郭华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国家对民营医院都是宏观政策的支持,这次文件配套的政策非常实,非常具体。表现在医药、医保、医疗联动,区域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等方面,民营医院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在性质上虽有所不同,但在战胜疾病、服务健康的层面上,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发展医疗机构,可以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对公立医院改革形成倒逼效应,激发医改活力。同时,促进社会办医,还能够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永理说。

  

  社会办医“非禁即入

  

  在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社会办医之前,2014年初,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要求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此前,相关政策也提到支持社会办医,但效果仍不够理想。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日前公开对媒体表示,201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了一系列鼓励社会办医发展的文件。通过几年发展,社会办医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但总体上看,社会办医规模和服务量占比仍然较低,社会办医发展空间小、准入门槛高、人才瓶颈突出、监管机制不健全、社会氛围不理想等困难和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破除体制机制藩篱。

  

  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我国民营医院已经发展到10166所,占全国医院数量的比例达43.24%,但在诊疗人次上仅占全国医院门诊急诊人次的10%,几乎没有起到为公立医院分流作用。

  

  这次文件明确要求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进一步明确并缩短审批时限。在郭华伟看来,在发展社会办医方面,还是第一次出台如此实在、易操作的政策。“此外,在土地、税收方面有很多优惠措施,比如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规定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支持,能让民营医院轻装上阵,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

  

  郭华伟告诉记者,文件明确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类专科医院和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加快社会办中医类机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策,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多发慢性病,而鼓励办中医类医院和社区养老相结合,正是针对目前的实际,能发挥中医简易、方便、便宜的优势,相信政策的效应很快就能释放出来。

  

  张永理认为,公办医院毫无疑问是公益性医疗的支撑性力量,但公办医院也永远做不到包打天下。所以,引进社会力量办医,盘活医疗资源,满足民众多层次多方面的医疗需求,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公立医院越来越难以应对银发浪潮的挑战,在这个时候,打开大门迎接社会资本大办医疗,是应对危机的根本之策。“非禁即入”让社会办医者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实践。“以往,‘玻璃门’‘弹簧门’是社会办医的一个困境,看得见、摸不着,政策落地困难。此次出台的《措施》对社会资本的进入门槛做出了一些细化的说明,有了依据,政策就容易落地。

  

  促进医疗人才流动

  

  国家卫计委此前表示,我国社会办医发展趋势较快,目前民营医院数量已占全国医疗机构的40%以上,床位数、业务量却只占到总量约10%。一些社会办医投资人表示,民营医院数量多、规模小,人才成为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

  

  某民营医院院长程先光告诉记者,目前大量优秀的医疗人才集中在三甲医院,国家有关部门虽出台了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政策,但又需经所在单位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严重影响了该政策的落实。

  

  “一些进入民营医院工作的医学院毕业生,在考到医师证后,看到公立医院提供事业编制的招聘信息,立刻就被吸引过去了。随着医师多点执业的放开,给予人才正常流动的机会,民营医院才有可能走出又小又弱的困境。

  

  他说,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分属事业编制及非事业编制,在退休和福利待遇上有着显著的差距,影响了优秀人才的引入和队伍的稳定,制约了社会办医的发展。

  

  这次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和规范医师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要求各地根据实际,对开展医师多点执业涉及的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等工作尽快研究制订试点方案,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鼓励探索区域注册和多点执业备案管理试点。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培养医务人员。还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在职称评定、科研课题招标和成果评价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等。

  

  “这些释放人才活力的举措是对民营医院最大的利好。”郭华伟表示,对于民营医院来说,人才是最大的难题。创建医院品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积累,需要长时间的沉淀,需要整体的多学科、多部门形成的医疗协作、医疗协助,需要教育、科学、科研、药品的临床转化和使用,从而形成医疗的规模效应。

  

  此外,这次提到的限制公立医院的扩张,加快公立医院的改制等规定也引起了郭华伟的注意。“只有公立医院真正改制到位,人才形成岗位职责,不再简单是行政编制,人才才能市场化、共享化、资源化,医疗行业才能健康快速发展。”她说。

  

  拓宽投融资渠道

  

  程先光说,与公立医疗机构相比,民营医疗机构面临着水电气暖费用高等问题。民办医疗机构发展资金主要为自筹,无论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医院,根据银行现有的规定,医院的土地、房产均不能抵押贷款,即使是通过招投标获得的出让土地,只要注明是医疗用地、房产为医院,都不能抵押贷款。这使得民营医院的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公立医院。

  

  为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疗机构成规模、上水平发展,这次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其中包括加强财政资金扶持,丰富社会办医筹资渠道,优化融资政策,完善社会办医医保报销政策等。

  

  业内专家表示,这是第一次在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将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纳入政府补助范围。长期以来,无论营利与否,社会办医都无法享受政府财政补助。文件还提出对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补助政策,这对社会办医将是一项重大利好。在资本合作上开辟了新渠道,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使社会办医在资本运营上有了更多选择余地。

  

  郭华伟认为,国家大力支持社会办医为民营医院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民营医院应该强练内功,把医疗服务、医疗水平、教学科研搞上去。同时,她也呼吁,医疗事业是救死扶伤,不是生产产品,民营企业办医院应该有自己的理念,千万不能着眼于盈利,千万不能当生意去做。

  

  张永理认为,“不得将医疗机构所有制性质作为医保定点的前置性条件,不得以非医疗服务能力方面的因素为由,拒绝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也是一个政策亮点。随着政策真正落地,社会办医获得加快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将不仅在数量上,更在规模、技术和质量上与公立医疗机构形成竞争力,对公立医院改革形成倒逼效应,激发医改活力。(李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