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患社交恐惧症 女子4年宅家中没上班

17.04.2015  13:54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严建广

  昨天,记者从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了解到,在该科今年举行的首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成人团体心理治疗中,医生发现,这些成人害怕、恐惧与人交往,根源都在他们青少年时父母的严厉、苛刻要求。而近两年,因为社交恐惧症而到心理科门诊就诊的成年人每月都有30到50人。

  专家建议,如果出现社交恐惧,要大胆尝试与周边人交往,可以先与熟人一起参加活动,然后,再慢慢融入到集体活动中。

  数据:每月门诊量达到30至50人

  “从目前我们接诊的情况看,社交恐惧症更多是成年人。”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医生吴少钗说,“这两年有增加的趋势。

  吴少钗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有增加趋势的现象,一方面现在这种情况相对比以前多了,“一些人原本有些社交障碍,但是过去人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多,慢慢改善了;而现在,受网络等虚拟世界影响,一些人本来有社交障碍,他们怕出去交往,虚拟世界满足了他们不出去在现实中与人交往,也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得到交往满足的需求,可能导致原来的社交障碍发展成社交恐惧症。

  “现在一个月到心理科门诊就诊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在30到50人之间,占到来这里就诊的心理疾病人数的两成左右。”吴少钗说。

  案例:4年没上班

  今年30岁的小芳(化名)曾经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在她25岁那年,因为不敢出去与人交往,她不得不辞掉工作,天天“”在家中,没有朋友,没有同事,没有工作,这样的日子有4年之久,直到去年,她找到心理医生咨询治疗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她决定参加今年的团体心理治疗,经过治疗,她开始逐渐摆脱社交恐惧症。

  “她是在20岁时,一次和表哥在一起时,无意间看了表哥的生殖器部位,当时,她突然觉得自己怎么能这样做,这样做是很肮脏的,很自责。”吴少钗介绍说,“后来,因为怕再遇到这样的尴尬,每次和异性在一起,她就害怕,再后来,发展到除了非常熟的人外,不敢和其他人出去吃饭,到了25岁那年,症状进一步恶化,她已经不敢出去工作了,这样的日子持续了4年之久。

  治疗:参加团体活动克服恐惧

  今年1月9日至3月17日,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为10名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成人开展1期(6次)团体心理治疗,此期团体心理治疗形式多样,不仅让团体成员在室内互相沟通交流,还有3次外出,带领成员到滨江大道徒步10公里,登上圭峰山最高峰,到群星公园步行5800米,通过户外运动,增强成员的意志力,让成员学会转移注意力,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减轻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而且通过团体心理治疗,让成员学会与身边的人相处,克服对人际交往的恐惧,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通过这个治疗,现在我敢出去和人交往了。”学员之一小芳(化名)告诉记者。

  析因:九成以上根源在父母

  吴少钗介绍说,经过他们的问诊调查发现,出现社交恐惧症的成年人,九成以上的根源在父母,“这些人青少年时期,父母对他们都是严厉要求,比较苛刻。”她说,“这种要求,往往把孩子培养成追求完美的性格,一旦出现不足的地方,就会放大化。像小芳就是这样的情况,据小芳说,小时候,她的父母对她要求就很严。她总是努力按父母要求做好,但是,总达不到父母要求的标准,因此常常被父母责骂,导致她存在心理阴影,‘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对的’,那次无意间看到表哥的生殖器只是一个诱因而已。

  打骂孩子、苛刻要求孩子,可能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是出于为了孩子好,但是,家长们也许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做法,表面上可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听话的、优秀的孩子,然而,实际上,却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留下心理的创伤,影响他今后的人生。

  记者在走访今年第一期的学员也发现,这些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自尊心很强,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希望自己表现好,表现完美,怕自己的缺点会被人发现,很敏感,根源就在于父母对孩子过于严格的要求。“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但是用什么方式去教育,过于严格,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永远不完美,总是不对的,自己是不好的。”她说,“这些孩子长大后,自尊心、好胜心很强,但是,现实总有不完美之处,他们却无法面对这些不完美,就导致最后的社交恐惧症。

  建议:父母不要苛求孩子

  吴少钗建议,作为成年人,自己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认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追求过于完美,允许自己有缺点存在。“如果发现自己有不愿意、不敢和人交往的社交问题存在,就要适当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转移注意力,不要集中于自己的社交焦虑。

  此外,如果出现社交恐惧,要大胆尝试与周边人交往,可以先与熟人一起参加活动,然后,再慢慢融入到集体活动中。

  而作为家长,希望孩子好,但是不能用严厉、苛刻的条件来要求孩子,“可以适当的批评,甚至责罚孩子,但是,不能一味地批评、责罚,也要有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她说,“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缺点,也有优点,不是只有缺点。有了健康的心理,长大后产生社交恐惧症的几率就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