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礼令”下石家庄月饼市场很亲民 团购大客户为民企

18.08.2014  18:30

市民在店内选购散装月饼。 (河北日报资料片)

 

       阅读提示

       虽然距中秋节还有一段时间,但各地超市、酒店已经将月饼摆上了货架的显眼位置,一年一度的月饼促销大战如期而来。

       最近,从中央到地方,均发出“严禁公款送月饼、送节礼”的“禁礼令”,这能否让各商家打消以往依靠公款团购推销的想法?往年被人们诟病的高价月饼、送礼热潮是否会彻底销声匿迹?

       记者经过连日来调查发现,受到“禁礼令”等多方面影响,今年石家庄的月饼市场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也越发引起百姓对于“月饼市场回归理性”的期待。

       实体店月饼价格“亲民”,高价月饼藏身互联网

       8月13日,距今年中秋节不到一个月。

       在石家庄北国超市天河店二层,百威、稻香村等三四个品牌的月饼已经摆上促销货架,花花绿绿的包装盒很是显眼,每个品牌还都安排了自己厂家的员工来搞促销。

       “今年的月饼生产和销售整整提前了一个月。”百威月饼生产厂家的一名员工告诉记者,今年比往年“早到”的中秋节致使他们早早开启了月饼销售的“战备状态”。

       位于石家庄建设北大街上的一家米莎贝尔蛋糕店,一间十余平方米的仓库堆满了礼盒月饼。

       “这些货是8月8日到的,十天前就开始接受预订了。”一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今年的礼盒月饼品种比往年少了,价格也低了。记者看到,该店的礼盒月饼有18种,价格最低79元/盒,最高258元/盒,大多则集中在100元/盒至200元/盒之间,“从目前的几个订单来看,100元以内的比较好卖。”该经理表示。

       通过对步步高、好利来、洛杉奇、米莎贝尔、双合成等多家品牌蛋糕店的调查,记者发现,今年的礼盒月饼不约而同地走起了中低端路线,就连被看作高价月饼“大本营”的品牌大酒店里,也难觅高价月饼的身影。

       石家庄希尔顿酒店今年只推出了两款礼盒月饼,分别为288元/盒和238元/盒,石家庄世贸广场酒店推出的11款产品中,只有一款定价超过300元/盒。

       “前几年,每盒多在300元至400元之间,价格低的没人问,但今年,200元之内的品种最好卖。”世贸广场酒店一名销售人员说。

       针对前几天有媒体报道某些省份邮政公司今年销售“金条月饼”组合套装,记者到石家庄多家邮政公司调查时并没有发现此类现象。中国邮政长安营业厅的一名负责人说:“今年销售的品种和价格和专卖店一样,礼盒里添加茶叶、土特产的都不多见了。

       在实体门店纷纷打出了“亲民”牌的同时,一些“天价月饼”却扎堆到了互联网上。

       一款名叫“御茶膳房”的中秋月饼礼盒卖1280元,这是近日某广告公司职员小陈在刷微信朋友圈时看到的广告,广告是他的一个老同学发布的。原本有正式工作的同学突然发起了月饼代购的广告,小陈好奇地给同学拨过去电话。

       “今年用微信销售月饼的效果还不错,短短十天内已接了一百多单了。”同学告诉小陈,微信中销售的大多是用来送礼的高价月饼或月饼券,如果顾客需要开发票,他还可以找人开成办公用品。

       在月饼销售较为火爆的京东商城月饼团购网,记者看到,8091个商品按价格被分为六个组,低则100元以下,高则700元至1599元和1600元以上,700元以上的商品多达3000多个,其中不乏三四千元的“黄金月饼”、“翡翠月饼”。

       有些高价月饼的网销页面设计也很特别。

       一款售价670元/盒的月饼,页面除了产品介绍等基本信息之外,还特别设计了发货说明、代写贺卡、开发票说明等栏目提醒买家注明相关事项。

       对此,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说:“‘天价月饼’扎堆互联网说明公款送礼以更为隐蔽的方式重新冒头,需要有关部门格外警惕。”

       “禁礼令”频出,团购大客户已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转为民企

       作为洛杉奇一家门店的店长,这几天,小张正在发愁,怎样才能完成今年礼盒月饼的销售任务。

       由于店面紧邻石家庄广安大街商务办公区,几天前,小张和同事们几乎将月饼的广告单页送到了那里的每一家公司。

       “不论定量多少,卖出去一盒算一盒吧。”小张无奈地说,前几年,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经常一次性订购三四百盒,这样幸运的事自去年起就再没有发生过。少了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这样的大客户,团购超过20盒的民营企业就成了“香饽饽”。

       小张坦言,以前靠中秋节卖月饼大赚一笔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调查中,几乎每一位月饼销售人员都会提到,由于“禁礼令”,今年,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公款团购几乎没有了,大宗团购的往往是民营企业。

       他们并不讳言,礼盒月饼的市场越来越小了。

       在河北省焙烤食品行业协会会长、米莎贝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士进看来,礼盒月饼市场需求减少有助于月饼市场回归理性。

       “今年,我们企业的酒店代工量大大减少。”刘士进说,作为本地龙头企业,前几年,很多不具备月饼生产资质的星级酒店往往找米莎贝尔代工生产,今年,很多酒店不再销售礼盒月饼,以往这些星级酒店的礼盒月饼多用来送礼。

       礼盒月饼市场的惨淡也挡住了很多外地品牌进入河北的脚步。

       “以前,河北市场的外地月饼品牌至少有100个,今年,至少一半外地月饼品牌的代理商考虑到利润减少等因素不再做代理了。”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张鸿说。

       作为两家本地品牌的负责人,刘士进和张鸿都提到,礼盒月饼市场容量的减少有利于本地品牌的发展。

       “原来,大量礼品月饼冲击了中秋节市场,当这些水分被挤掉之后,市场将逐步回归理性,一些专注于质量的本地企业的销售量反而会逆市上涨。”刘士进说。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礼盒月饼团购市场已显萎缩,月饼生产企业还在想方设法争抢客源,毕竟,礼盒月饼具有较高的利润回报。

       从等人送到自己买,月饼散装零售市场日益红火

       藤椒牛肉、椒盐五仁、香莲椰蓉……8月17日一早,好利来新浩城店经理刘静正在忙着补货,近二十种散装月饼上架十天以来,每天的销售量都超过她的预期。

       对于今年这场月饼营销大战,刘静显得信心满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的散装月饼上了10个新品种。

       “礼盒月饼受挫,顾客更倾向于买散装月饼了。”刘静说,“一来可以自选口味,二来经济实惠。

       省博物馆附近的鲜鲜坊蛋糕店在十天前就将散装月饼放在显眼的货架上,8月15日16时许,在记者逗留的半个多小时里,8个品种近250块散装月饼几乎售卖一空。

       “月饼生产企业已经到了拼散装零售量的阶段了。”刘士进分析说,“禁礼令”让一些市民家庭每到中秋节少则两三盒、多则六七盒月饼吃不完的现象不再出现,这使普通市民对月饼的需求回归到一种时令食品的本位。

       刘士进说,今年端午节的粽子市场已经体现出“零售为王”的大趋势,“今年,米莎贝尔的粽子零售量上涨了60%,我们预期,月饼市场也将趋同。

       散装月饼的大量出现让月饼市场走上了“亲民”路线,但散装月饼的价位却并不“亲民”。

       记者调查发现,品牌店散装月饼的定价均差不多,50克一块的月饼多在10元左右,也就是说,买一块咬三四口就吃完的月饼要花10元,很多顾客直呼;“买不起!

       而散装月饼高价位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月饼的生产成本又提高了。

       “人工、原材料、包装以及五仁、核桃之类的配料都比往年贵,粗略计算一个月饼的成本至少比往年要高10%—20%。”一名企业负责人说,尤其是市场对于环保逐年重视,用作月饼包装的纸板价格涨价也很明显。

       “一块50克的月饼10块钱,总成本在6块左右。”张鸿说,近段时间以来,进口黄油、奶油以及红豆、绿豆等均保持在高价位,水、电、油、物流等因素的成本提高也是月饼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

       “在成本推高的因素之外,也不排除企业采取高定价策略。”也有业内人士坦言,在礼盒月饼、团购市场萎靡的当下,企业寄希望让散装零售弥补损失。(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王博)

       快评

       让月饼回归真味

       在某品牌蛋糕店,一位老人花了200多元买了二十块散装月饼。她说,儿子在国外,要寄给儿子和外国朋友们尝尝家乡的味道。小小月饼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思乡情怀,蕴含着亲友之间的浓厚情谊。

       但一度出现的“天价月饼”和“金条月饼”,让“每逢佳节倍思亲”变成了“每逢佳节送大礼”,一度成为送礼“神器”的月饼也因此变了味道。

       透过今年月饼市场的诸多变化可以发现,无论是豪华月饼“转战”互联网、还是礼盒月饼促销手段翻新,反腐月饼战还未有穷期。

       高档豪华月饼背后,是带有利益诉求的,加之网络订购送礼的隐蔽性,对监督提出了更大挑战。公款送月饼“大风”虽停“小风”未止的现象说明,反腐败和反“四风”要持续坚持下去,需建立更为严密的监督机制,得到更广大群众的监督与支持。

       日前,为严防“四风”反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同时每周通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我省也发出通知,要求做好节日期间廉洁自律工作,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用公款送月饼等不正之风发生,并公布了举报电话。在当前反腐高压下,月饼市场终于开始回归理性,还月饼“清白”的日子指日可待。

       反腐常态化会使类似的“禁礼令”持续发出,当转作风真正养成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月饼才能最终回归到它最本真的味道。(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