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之它山之石——江苏宜兴篇

29.10.2015  23:03

  当前全省各地都在开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意在通过思想解放,实现“八破八立”,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针对我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以及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梳理出的一些问题,河北日报组织记者到先进省市进行深入采访,陆续推出一组“他山之石”报道。希望通过剖析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开启思路,给各地以借鉴。 

    

  城市乡村“同步走” 规划建设“一盘棋”   

——江苏宜兴篇(上) 

  [阅读提示] 

  站在凯宾斯基大酒店58层俯瞰东氿新城,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条条大道宽阔笔直,眼前的江苏省宜兴市俨然是大都市的模样。 

  坐上从主城区宜城街道通往张渚镇的城乡巴士,整洁的道路蜿蜒伸展,不时有桂花香迎面扑来,半小时进城、半小时下乡,这里城乡间早已形成“半小时交通圈”。 

  走进湖滏镇洑西村,家家户户用着天然气、抽水马桶,门前的垃圾每天清运,村卫生所就建在村中心,这个藏在市区南部山区里的小山村就是一个大社区,当地人早已不把自己当成乡下人。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江苏省宜兴市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一张蓝图绘到底 

  有山,有湖,有森林,江苏省宜兴市城区好似一幅山水画卷。 

  宜兴隶属江苏省无锡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市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在江苏县级市中并不算大,但当地人却在这方寸山水中谋划出了大事业。 

  在宜兴的城市化进程中,规划工作像一座矗立在城市中心的灯塔,始终指着同一个方向。 

  从南京乘宁杭高铁南下,不出半小时就抵达宜兴。初识宜兴,是从宜兴高铁站开始的。 

  “世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宜兴因盛产紫砂壶而以“中国陶都”闻名。“一把茶壶,两个茶杯”是宜兴高铁站的设计理念,“茶壶”是主站房,“两个茶杯”是分列两侧的公交客运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主色调就是略带神秘感的紫砂色。 

  事实上,正是由于两年前宁杭高铁的开通,南京、杭州等沿线大城市的市民纷至沓来,带火了紫砂壶的零售生意。 

  高铁站地处宜兴两大主城区的中心,向北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宜城街道,向南是居住人口最多的丁蜀镇,两大主城区集聚人口将近45万,占总人口近35%。 

  到过宜兴的人都会惊叹,将两大城区连接在一起的竟然是一个占地5.5平方公里的龙背山森林公园,这是宜兴的“城市客厅”。 

  宜兴为什么能在市中心留有偌大的森林公园? 

  “有人也曾动过开发的念头。”宜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生态优势本身就是城市竞争力,宜兴在多年前就制定了龙背山森林公园的绿色规划,这打消了很多开发商的念头。” 

  “三山两水五分田”的地理特征让宜兴自古就有“阳羡山水甲江南”的美誉。当地人因地制宜,拉开了“一圈三带”城市空间构架。“一圈”就是在市域外围构筑“生态保护圈”,保护圈内,北部是平原,中部是水网,南部是丘陵,由北向南就依次形成了“产业集聚带”、“城市生活带”和“生态旅游开发带”。 

  为了强化城市功能分区,宜兴引导南部工厂关停或北上搬迁,在北部规划建设了多个园区,其中包括两个国家级园区。 

  “北上做工,南下休闲”,成为很多宜兴人的生活方式。这是由于宜兴在本世纪初就确定了城市发展规划,十多年来一直坚持了下来。如今,从城市总体规划到217个行政村的建设规划,宜兴实现了区域规划全覆盖。 

  “我到宜兴11年了,经历过两任书记,加上我,三个书记都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是宜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坦言,有些地方前任和后任领导干部的意见不一致,致使城市建设左右摇摆,犹犹豫豫,在摇摆和犹豫中丢失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丢失了城市建设的连续性,也丢失了城市的特色和个性。 

  “有时候,一把手有自己的想法,但往往考虑的是一个点,不是面。”王中苏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市委书记要放下架子,多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站在龙背山森林公园108米的文峰塔上远望,东北方向正在崛起一座现代化的新城——东氿新城。 

  西氿、团氿和东氿,三大湖自西向东横贯在宜兴城区。多年来,西氿和团氿已与城市相融,而临近太湖的东氿周边尚未开发,这成为宜兴城镇化发展的新空间。 

  近几年,该市倾力打造23平方公里的东氿新城,引进建设了万达广场、凯宾斯基大酒店、八佰伴购物中心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初步建成。 

  “东氿新城按照现代东方水城的标准打造,每条道路、每栋建筑都精雕细琢。”王中苏说,高标准规划建设是宜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 

  宜兴是“建筑之乡”,全市有建筑企业579家,从业人员约12.5万。有人说,守着这么多专业人才,宜兴城建岂不被本地企业包了,可数一数却发现,宜兴的建筑大多出自“外来和尚”之手。 

  为了出精品,宜兴只选好的。 

  “城建就像在白纸上作画,每一笔都决定画作的价值,成也是你,败也是你,做成了流芳百世,做败了遗臭万年。”王中苏说,宜兴要求各级干部要把好人情关,破除潜规则,严格招投标程序,把“真正会念经的和尚”请过来。 

  当地一名业内人士介绍,正是这种对精品的追求,逼促本地建筑企业与先进企业对标,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 

   实现五方面城乡一体化 

  大屏幕上,当天全市的供水、污水、环卫、燃气、排水等情况一目了然;接线台前,话务员忙碌地接受市民的维修、求助、咨询、投诉信息。这是10月10日上午,记者在宜兴市公共事业城乡一体化管理中心看到的情景。 

  “一个平台对外、一条热线全管”,为提升公共事业服务能力,宜兴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成立公共事业城乡一体化管理中心,该中心集供水、污水、环卫、燃气、城市防洪与排水以及城乡水环境监测、治理等多项公共事业于一体,全市100余万人用水、排水、用气及环境卫生都归它管。 

  “全市生活用水绝大部分来自氿滨水厂和大贤岭水厂,全市人民都喝上了优质的I类水,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宜兴市公共事业城乡一体化管理中心主任李俊杰指着屏幕上的供水网络说,整个宜兴市供水网络全部显示在屏幕上,一旦水质、水压出现异常波动,屏幕上对应的参数就会变色提醒。 

  “如果管网出现问题,‘感知公用’技术平台就会发挥作用。”李俊杰解释,以前,由于深埋在地下的管道出现漏损难以发现,经常造成自来水流失。现在,通过感知技术,全市区域管网信息在线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某段管网用水量突然升高,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前往检查。仅此一项,该市每年就可节水100多万吨。 

  与此同时,交通、供气、垃圾处理一体化建设也已完成。 

  无论是最北部的新建镇,还是最南端的太华镇,市域内各镇都能15分钟上高速、30分钟进城区,今年,村村通公交的目标也已实现; 

  在江苏省率先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已达到90%; 

  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供气管网体系,实现双气源稳定供气,目前,居民用户突破12万户,年供气量达3.3亿立方米,气化率全省领先; 

  投入近20亿元,建成污水管网超过130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铺到了上海,污水处理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虽然污水管网建设是一项‘看不见’的工程,但这种投入远比修一条马路、建一座新城更有意义。”王中苏说,“十一五”以来,宜兴先后投入20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了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五个城乡一体化”,真正实现了“城里有的,乡村也有”。 

  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充足的“钱袋子”,仅靠政府投入并不现实,宜兴采取了开放式的建设模式。 

  据介绍,宜兴市公共事业城乡一体化管理中心使用的所有视频监控全部是通信运营商的,政府购买服务,既保证了服务质量,也节省了财政资金。 

  事实上,从前年起,宜兴政府部门就已不再大规模上马技术设备了,而大多购买服务。在宜兴看来,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杜绝了以往各个部门纷纷伸手向政府要建设资金的现象。 

  在项目运营方面,当地也不断探索,比如,在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就独创了政府出资“购买”垃圾的方式。 

  宜兴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成后,本地一家公司投资2.38亿元建造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但没想到的是,发电项目常常“饿肚皮”。2008年,宜兴开始实施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以奖代补政策——对镇村收集转运的生活垃圾,每吨给予10元的奖励,由市财政直接奖补到各镇、街道;向运营公司支付每吨70元的垃圾处置费。这样一来,城乡生活垃圾收集量不断增加,运营公司也有了充足“食粮”,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美丽乡村”建设分类推进 

  宜兴市域面积的3/4是农村,只有面积广阔的农村真正美起来,全市总体环境面貌才有根本性改善。宜兴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对乡村建设给予极大关注。 

  实现“五个城乡一体化”仅是宜兴城乡统筹迈出的第一步。下一步,宜兴要在全市域近4000个自然村中挑选出重点村,通过政策引导,实现村民聚集。 

  这是宜兴市城乡规划局村镇科副科长王超近一年来的工作内容。在王超看来,这既有利于进一步配套基础设施,又有利于乡村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一步。 

  在王超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张乡镇衔接进度表,按计划,他要在未来一周内,走访六个乡镇,走访有两大任务:一是做测绘调研,二是做思想工作。 

  原来,宜兴自去年就编制完成了《宜兴市优化镇村布局规划(2015)》,按规划,到2030年,宜兴要将现有4000个自然村压缩为1500个。今年,规划部门正在对该规划进行优化。 

  哪个村确定为重点村,哪些村要合并,这是关乎村民生活的大事,比如,被确定为重点村之后,宅基地自然就值钱了,如果被确定为限制建设的自然村,宅基地上就不能再新建住宅。 

  重点村的确定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按照宜兴2011年出台的有关意见,宜兴颇具创造性地提出,要高标准建设产业带动型、旅游服务型、文化保护型、水乡风情型、山村风貌型、田园风光型六种美丽乡村。 

  “适合发展哪一个类型,规模大不大,资源有没有,是挑选重点村的条件。”王超说,将乡村分为六种类型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放大了乡村特色。 

  宜兴地貌多样、资源丰富,这为打造多姿多彩的乡村风貌提供了天然条件。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宜兴没有低水平的简单复制,也没有大拆大建、刻意雕琢,坚决避免整齐划一、千村一貌,而是采用量体裁衣的办法,注重挖掘和彰显每个村庄的本来特质,打造出了不同的乡村类型。”王超认为,这是宜兴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如今,宜兴美丽乡村已经打造出多个样板村。 

  太华镇大涧村是山村风貌型的代表,村内山水相依,还融入了禅宗文化,成为生态乡野体验旅游的目的地;湖滏镇竹海新村是旅游服务型的代表,村庄以绿色分割,组团联立的方式组织建设,强化旅游功能;官林镇都山村是产业带动型的代表,电缆产业实力雄厚,在用地布局上重点突出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40个有代表性的美丽乡村。 

  “堰头老桥南侧成了小广场,菜场也改造了……”10月15日上午,在徐舍镇堰头村,村民郑亮对记者说。 

  村庄和老集镇改造让宜兴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城乡界限也越来越淡化。 

  人们说,这得益于他们自觉把农村改造加入到城市建设的大盘子里,实现规划建设“一盘棋”。比如,配合城乡公交道路的优化,去年年初,宜兴集中启动了农村道路改造,至去年年底,共完成镇村道路改造约100公里;着眼于全市水域治理,去年宜兴还实施了农村河道治理,农村河道清淤276条。 

  如今,宜兴城乡建设管理的思路已由过去城乡分割治理,变为“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城乡规划建设实现了统筹谋划、系统推进。 

  

相关  

环保兴业新城乡 

  “负氧离子7320个/立方厘米。”10月14日下午,宜兴市湖滏镇深氧健身公园里一块电子显示屏这样显示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宜兴一张靓丽名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宜兴常年位居前五名,南部山区的泉水纯净清洌,国家饮用水保护区就在其中。 

  与此同时,近年来宜兴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快速攀高。五年来,城镇化率由53.6%提升至63.75%。 

  “城镇化建设一定要守住生态底线。”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认为,生态环境治理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新时期的城镇化,必须要一手抓城乡统筹,一手抓生态环境。 

  这种认识来源于一段痛苦的经历。 

  2007年夏季,太湖蓝藻事件造成江苏无锡自来水污染。宜兴沿太湖有许多污染企业。这被看作倒逼宜兴产业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自此,宜兴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加快劣质产业、落后产能淘汰进度,并把治理太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累计环保投入近60亿元。 

  “六七年前,每到夏季,在太湖周边都能闻到异味,现在异味小了,水质明显转好。”宜兴市一位家在太湖边上的出租车司机说。 

  宜兴人并没有预料到,太湖治污给当地环保产业提供了机会。 

  环保产业是宜兴传统产业。1976年,我国第一台新型PVC材质的纯水离子交换柱在宜兴诞生,水处理设备制造成为宜兴环保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如今,环保产业已发展成宜兴主导产业之一。在位于宜兴市北部的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内,环保企业一家挨着一家。宜兴计划以该工业园为核心,打造一个占地109平方公里的环保统筹发展区。 

  据了解,宜兴环保设备制造涉及“水、声、气、固、仪”及配套产品等6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其中环保水处理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宜兴被看作我国环保产业聚集度最高、应用能力最强、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依托环保产业集群,瞄准生态治理的巨大商机,一年前,宜兴提出一个颇具创新性的概念——“环境医院”,“中宜环境医院”已于今年5月正式营业。 

  “‘环境医院’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环境政府和排污企业是‘患者’,环境问题是‘疾病’,环保企业是‘医生’,各种环保设备是‘药品’,在运行模式上,专家与平台共同会诊,向‘患者’推荐适合的环境‘专科医院与医生’,开出‘药方’或进行‘手术’。”宜兴市委常委、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介绍,目前,“中宜环境医院”已和哈尔滨、南宁、成都等八个城市展开合作。 

  宜兴寄希望以“环境医院”治理模式,将企业与人才、技术与资本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环保之乡”的二次跨越。  (河北日报记者王博) 

 

 

管理升级“无障碍” 变身沪杭“会客厅

——江苏宜兴篇(下)   

  [阅读提示]  

  宜兴有7000多年的制陶史,陶艺文化已融入宜兴人的精神特质。 

  泥坯烤烧焐灰、内壁推墙刮底、刀法浮沉利钝,制作精品紫砂壶有上百道工序,“重镂迭刻,细极鬼工”,表现了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宜兴人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同样“精雕细琢”,充分体现了让生活更舒适,市民更幸福的理念。宜兴也因此多次当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3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便捷的服务设施,舒适的生活环境,也让宜兴成为上海、杭州等周边都市人们喜欢光顾的地方,成为这些大都市的“会客厅”。 

   城市管理便民利民  

  金秋十月,满城桂花香。 

  走在江苏省宜兴市中心最繁华的人民路上,“舒朗”是最大的视觉感受。房屋建筑低密、两旁店铺齐整,人行便道宽敞,划着白色分割线的黑色路面一尘不染…… 

  酱色的长椅,弧线型的顶棚,颇有苏州园林风格的公交站亭也是一道风景,站牌上装有GPRS定位显示系统,哪路车走到了哪一站,指示灯就在站名下闪动。 

  这种24小时运行的智能站牌遍布宜兴市区,即便在乡镇,公交站亭的样式也和市区一样。据当地一名出租车司机介绍,早晚高峰时,宜兴也堵车。每到此时,遍布街头的公共自行车成了市民“新宠”。 

  在国际环保展示中心附近的一处公共自行车站点,每到早晚高峰,30辆公共自行车就只剩下四五辆。据了解,该市公共自行车平均每天约1.3万次使用量。今年,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已做到第三期,站点增至135个、车辆达3100辆。 

  很多外地人想不到,公共电话亭,这个早已在很多城市消失的公共基础设施,宜兴却一直保存下来,通体红色,造型精美,每一个都像是崭新的。 

  原来,在这里拨打市话前三分钟是免费的。这些公共电话,缓解了很多忘带手机或手机突然没电市民的燃眉之急。     

  “无论是公交GPRS定位系统还是公共自行车,都是很多城市想做却还没有做成的,在宜兴却早已正常运转多年。”有人这样评价。 

  宜兴市委宣传部一名负责人解释,这是由于宜兴城乡建设已由“打基础、拉框架”的快速扩张期,逐渐转入“提能级、优功能”的品质提升期,一切有利于便民利民的措施和项目都会充分利用民营资本,创新营运方式,优先上马,实现市民生活“无障碍”。 

  如果你身上没带钱,仅凭一张市民卡,也可以“玩转”宜兴。去年,宜兴开始向常驻居民发放市民卡,这种可用于公用事业缴费、公共交通、公园景点、公共自行车租赁和商户消费的市民卡,如今几乎人手一张。 

  “是不是宜兴人,就看有没有市民卡。”一名市民说。 

  宜兴依湖而建,湖也早已融入市民们的生活。 

  花彩妆湖岸,每到夜幕降临,宜兴市区团氿风景区就穿上了盛装,吸引不少出来散步的宜兴人。宜园是团氿风景区里的一个公园,围着宜园走一圈大约一小时,若到了周末,很多市民就会来到偌大的龙背山森林公园,那里有一条慢行步道,走了多少米,消耗了多少热量,都有标识牌。 

  “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社区,对你很亲,能给你温暖……”一名网友在百度贴吧宜兴吧中这些写道。 

  “这座城市的各种要素都在为市民营造便利舒适的生活。”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认为,利民便民才是宜兴城镇化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美丽乡村有客来  

  据宜兴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去年,宜兴有7400多人将户口从城市迁往农村,今年,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大。 

  这种“逆城市化”的现象颇引人关注。 

  宜兴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分析认为:“宜兴加快推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彰显生态魅力,放大乡村特色,让人们在乡村重新找到了归属感。” 

  两年间,宅基地价格翻了四五番,这发生在湖滏镇洑西村龙山芥。 

  上万顷翠竹随着山势连绵起伏,风大时,竹叶浩浩荡荡如浪涌般翻滚……这就是宜兴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竹海的美景,从竹海驱车不出十分钟,就来到了洑西村龙山芥。       

  10月15日下午,记者在洑西村看到,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一排排民宿分列两岸,静心小屋、张先生的家、陶然山庄、龙溪人家……家家民宿颇具特色。近年来,该村大力打造旅游服务型美丽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旅游民宿。 

  民宿的火爆程度出乎很多人的想象。“每逢周末节假日,这里家家都住满,不提前预定是不行的。”湖滏镇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说。 

  一个地处宜兴南部山区的小山村,为何引来如此多游客? 

  “宜兴‘五个城乡一体化’是重要因素。”一家民宿的女老板施小姐告诉记者,两年前,大学毕业的她回到这里,开了一家叫“原色之家”的精品民宿,总共7个房间,间间和酒店的标准间一样。 

  两年前,宁杭高铁的开通,让地处沪宁杭几何中心的宜兴纳入“半小时交通圈”, 北上南京、南下杭州都仅有半小时,从宜兴高铁站再乘公交车不出半小时就到了村口。这样算来,市民从周边大城市来到这里,只花一个多小时。 

  爬山、摘野果、吃农家饭,呼吸新鲜空气,住酒店一样的民宿,这正是大城市市民向往的假期生活。 

  如今,在沪宁杭地区,“民宿聚会”的风潮正在兴起,无论家庭聚会,还是同事聚餐,人们都倾向于去民宿,甚至包一整家民宿,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宜兴自然成了理想之地。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施小姐赚了个“盆满钵满”。据了解,目前,当地能够建设民宿的宅基地早已被卖光,原来外出打工的洑西村人纷纷回乡。 

  以洑西村所在的湖滏镇为例,上半年,全镇旅游接待人次与综合收入同比增幅均超20%,来自沪宁杭三地的游客占七成。 

  洑西村是宜兴南部美丽乡村的缩影。相比之下,在宜兴南部丘陵地区,很多乡村比地处几乎最南部的洑西村更具交通优势。 

  “从乡村旅游的角度来看,宜兴正在成为沪宁杭的‘会客厅’。”宜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分析,这是宜兴抓住自身特色,把自己置身于整个长三角地区思考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乡村旅游业是藏富于民的产业,2014年,宜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78元,比上年增长10.4%,收入增幅连续五年“跑赢”城镇居民。     

   乡村治理求品位  

  苏南农村普遍较富裕,这些年,经过一系列村庄整治工作,村镇面貌焕然一新。但是,碰到的令人头痛的问题也不少,一些村民依然保持着落后的生活陋习,封建迷信、赌博、损坏环境等不文明现象也时有发生,生活文明程度不高。 

  宜兴清醒地意识到,如果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一体”的筋和骨,文化建设就是气和神,只有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才能将文明的触角延伸到乡村去。 

  一个系统工程启动了。 

  宜兴按照“镇有一馆一中心、村有一场一室”的要求,建设了一批文化名人园、文化长廊,目前,各村都建起了文化广场。 

  宜兴还启动了“一村一品”文化建设试点,对当地各村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色、文化基础等进行了排查和梳理,首选了18个村作为试点,开展“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挖掘村史村情、提炼村庄文化,修订村规民约、建立善行义举榜,培育精神家园。目前,除了善卷村的“”文化之外,张阳村的“”文化、白塔村“茶禅”文化、梅家渎村“家风”文化、上坝村“移民文化”等一批乡村文化也正在形成,提高了农村文化品位。 

  去年以来,宜兴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明乡风沐农家—家园守护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市至少50%的村庄成为乡风文明特色村,形成主题乡风品牌。 

  “除了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是城乡落差最大的两个薄弱环节。”王中苏认为,城乡统筹关键是要解决农民最关心、最期盼的实际问题。 

  走在宜兴的乡间街道上,不时会看到警惕校车的指示牌。宜兴在每个乡镇都高标准打造义务教育学校,每天,黄色大鼻子校车穿梭在村镇间的各条公路上,农村学生上学就乘坐这种统一的校车。 

  近年来,宜兴投入10多亿元,新建、改造、加固校舍50万平方米,投入近1亿元更新学校教育装备,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全覆盖,与此同时,还实现了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当地很多人评价,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项目,宜兴都舍得投入。 

  在宜兴看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动员老百姓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为长效管理打牢群众基础。按照这种理念,宜兴首先强化了村支部书记的监督检查作用,于去年建立追责制度,村支部书记在违章建筑、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监管职能有了制度性安排。 

     

记者观察  

  善于借势大都市  

  没有人会想到,如今青山碧水,家家经营民宿的江苏省宜兴市湖滏镇洑西村在六七年前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那时候,当地百姓以开矿为生,挣的是不可持续的资源钱。太湖蓝藻事件之后,当地调整产业结构,被规划为生态旅游开发带的南部山区纷纷关停矿山,山林得到休养生息。起初,一些矿场主们并不适应。“要让这些人对未来充满信心,有了信心才有重新创业的动力。”当地一名政府部门负责人经历了那场关乎未来的转型,他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来看,民宿经营得最好的还是那些矿场主们。” 正是在这种转型中,当地人逐渐意识到,相比周边大城市,生态资源才是他们的最大优势,只要做出大城市的人们想要的“产品”,就能发家致富。 

  事实证明,发展乡村旅游,让宜兴南部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这是当地人瞄准周边大城市的消费能力,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满足市民现实需求打出的“好牌”。 

  “宜兴人将自身地处沪宁杭几何中心的地理位置当做天赋,又将自身城镇化发展放在整个长三角区域进行系统考量。”江苏社会科学院一名研究人员评价,这种善于借势的思维造就了今日的繁华。 

  借势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眼光。 

  借势大都市,首先需要政府将自身资源整合打包。再过几天,一个囊括了陶艺节、经贸洽谈会等活动的“金秋十月醉陶都”文化节将在宜兴开幕,这是当地主打“陶都”牌的一个重要举措。届时,各镇将借力搭台唱戏,“抱团”组织特色旅游商品展出、销售。而在每年四月,当地还将举行茶禅文化节。这些都是当地政府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策划的颇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对周边大都市市民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宜兴在旅游景点的打造上还注重聚集效应。比如,仅宜兴市至湖滏镇一线就开发了张公洞、玉女潭、竹海等五六个景点。宜兴还重视旅游景点开发的水平和品味,对开发商提出要求,避免短期思维。因为,只有追求高品味,才能保持充足的“磁力”。记者还注意到,当地政府还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为了避免节假日道路拥堵,湖滏镇于去年五月启动节假日应急预案,每逢节假日就开通多趟免费大巴接送游客,并开放一些单位的停车场,政府工作人员全部到岗执勤。从这个角度来说,宜兴在借势中,也在打造一个更为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河北日报记者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