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县砂子洞村:京津做家政 要过几道关?

22.08.2016  18:17

河北日报记者 郭 东

贫困村的老百姓到北京当了保姆!

这条新闻来自砂子洞村,灵寿县深山里的一个贫困村。今年5月,村民卢芹和常巧梅等5人,到北京当了保姆。同村的还有18人在石家庄做起了保姆工作。

河北保姆进京津,背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河北家政服务业正加快迈向京津市场。

近日,河北省启动就业创业精准脱贫工程提出,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今年起至2018年,河北省三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6万人次,其中今年将向京津输送8000名保姆,以缓解京津“保姆荒”。

进京津做保姆、干家政,要克服哪些障碍?记者以灵寿县砂子洞村为样本展开调查。

过心理关

走出大山,外面天地宽

卢芹成了砂子洞村的名人,5月在北京当了保姆,月薪4000元。

7月30日,快人快语的卢芹告诉记者,她在北京大兴照看一个3岁的孩子。在她之前,5位保姆都没能被雇主留下。

卢芹说,当时害怕走出家门,更害怕与城里人打交道。经过25天培训,她签约河北阎潇家政公司,后来又战战兢兢地到了北京。

三个问题,卢芹让北京的雇主很快做出选择:

雇主问:“你怎么带孩子?”卢芹答:“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脾气性格,要先了解……”

“你怎么做饭?”“你们城里人喜欢睡觉,早饭提前做好……”

“孩子过敏了怎么办?”“看什么原因,弄清是吃食物还是吃钙片或维生素引起的……”

留下来的卢芹知道自己过了心理关,也没有了刚走出大山时的恐惧。“他们都喜欢我,除了给奖励,还允许我每个周末回老家。”

河北阎潇家政公司培训师封亚琴说,心理关是保姆走出去要克服的一大障碍。许多人害怕外面的世界,怕自己不行,怕能力达不到。还有就是认为保姆是伺候人的工作,低人一等。“我通过实例鼓励他们,只要勤学苦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医生、司机也是为别人服务,保姆也一样。”封亚琴说,只要突破了心理关,外面的工作机会很多。

走出砂子洞村,是河北保姆进京津的一个缩影,也成为全省就业创业精准脱贫工程的一个样本。砂子洞村是典型的贫困村,有241户,其中105户为贫困户,每户年均收入不足2500元。

小山村发生了变化。在省人社厅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4月20日,砂子洞村精准脱贫公益培训班开班,卢芹等32名贫困人员进班学习。培训结束后,23人在石家庄、北京找到了工作。

“卢芹就是例子,一家一个人就业,就能脱贫了!”砂子洞村党支部书记高银祥说。

过技能关

一技之长能成为“敲门砖”

39岁的陶环珍逐渐适应了北京的生活。5月,她从砂子洞村来北京当保姆。

“家政工作是一门技术活儿。”陶环珍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她每天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还要负责家庭保洁、做饭。比起25天200课时的严格培训,陶环珍并不觉得现在的工作有多难。

培训前,陶环珍没有接触过家政工作,也没有相关技能,心里没底。

砂子洞村精准脱贫公益培训班放在了石家庄,要求学员们离家进行家政服务系统学习。25天里,陶环珍学习了职业道德、护理、营养、礼仪等基础理论知识,又学习了家庭餐制作、家庭保洁、孕产妇及老人护理、家电使用与维护、居室美化等多项基本技能。

“有了技能,自信心也就有了。”河北阎潇家政公司总经理阎潇说,技能是优秀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资本,也是找一份心仪工作的“敲门砖”。

有技能,也就有了优势。但也有些人因为技能不足,暂时没有找到工作。记者调查发现,在我省家政服务业市场,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突出表现为家政从业人员技能水平还比较低,不能满足客户要求。

业内人士建议,我省要建立从初级从业人员培训到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的综合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体系,大力实施家政服务业人力资源品牌建设工程,面向京津乃至全国打造家政服务业高端品牌。

过素质关

让自己适应环境,才能融入社会

常巧梅在北京海淀区找到工作很快,不到一个星期。她说,雇主看重的是她的综合素质。

25岁的常巧梅之前没有从事过家政工作,但却有多年的其他工作经验:在廊坊富智康集团工作了3年,在石家庄一家鞋厂工作了2年。这些经历为她从事保姆工作增加了竞争力。“以往的工作让我干活很认真,还讲究效率。”常巧梅说,家政工作不仅注重技能提升,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王雪芹对素质也深有感触。从甘肃陇南嫁到砂子洞村,43岁的王雪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0多个年头。

从4月20日起,从来没有参加过系统学习的王雪芹,一学就是25天,一堂课也没落下。培训后,她在省会当起了保姆,干得一点儿也不含糊。

“一根头发,让我获得了这份高薪工作。”王雪芹说,在试用期里,因为爱干净,她在雇主家里打扫卫生的时候,将茶几腿下面的一根头发捡了起来。后来才知道,那是雇主的一道“素质考题”。

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何春晖认为,当前河北家政服务业进军京津最迫切的是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家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致使与京津高端家政市场的需求对接不畅,难以满足京津对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唐山巾帼家政服务公司的一个北京“双博士”家庭客户,曾因“保姆不会讲普通话”先后调整了11名育婴保姆。而因为能够进行简单英语对话,该公司两名家政员顺利完成了6份涉外家政服务订单,月收入均超万元。

“等有了经验,我要去北京或天津干家政,那里的舞台更大。”王雪芹对去京津当保姆充满了期待。

对未来充满期待的还有高银祥,他希望砂子洞村早日脱贫。他算了一笔账:23人当了保姆,每月三四千元,也就是说23户脱了贫。如果人数再多点儿,村里日子就好过多了,离脱贫也就不远了。



更多信息请关注官方微信“河北人社

(责任编辑: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