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首届获鹿丝弦戏曲展演活动”拉开帷幕

23.10.2015  11:47

  为期四天的由石家庄市鹿泉区委宣传部主办、鹿泉区文广新(旅游)局协办的“首届获鹿丝弦戏曲展演活动”拉开帷幕,一场《潘杨颂》把在场观众们带进了丝弦戏曲的世界。

  获鹿丝弦起源于明末,又名索腔、四弦、女儿红,声腔为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是牌腔与板腔共存的综合体,官调与越调各成体系,其剧目主要是以越调为主。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也被河北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动现场,板胡吱溜,人声鼓声锣声“层峦叠嶂”,时而如怒涛翻滚,时而如瀑布急泻直下,不仅唱腔流畅优美,字音清晰,激越悠扬,而且极具燕赵慷慨奔放的人文地方气息。

  近年来,获鹿丝弦通过历代丝弦艺人的演出实践,不断吸收与创新,现在活跃在鹿泉大地的丝弦艺术爱好者600余人,并有6个民间剧团和组织,为该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做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