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9.08.2016  11:03

首席记者 张 震 摄

石家庄 中博 汽车 有限 公司 自主研发生产的新 能源 电动汽车销往全国20多个城市。

    构建中东西产业布局,增创发展新优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增添了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转型升级迈上新路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组合拳”,为全市经济不断增添新的活力……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带领全市1000万人民,在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奋进征程中收获了丰硕成果——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带领全市1000万人民,在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征程中书写了令人振奋的答卷——

    2013年,石家庄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48.4亿元,增长13.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15.2亿元,增长15.8%。我市全部财政收入九年后重返全省第一!

    2014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81.3亿元,可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3.5亿元,可比增长13%,总量均居全省第一!

    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40亿元。实现利润802.8亿元,占全省的36.8%,居全省首位!

    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89.9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水平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指标向好、结构调整优化、经济效益企稳。

    ……

    数字的背后,彰显出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坚定决心和铿锵步伐,反映了我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齐心协力,锐意进取,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治污染、惠民生的巨大成就。

    数字的背后,折射出这座城市走过的极不平凡的足迹:构建中东西产业布局,增创发展新优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增添了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转型升级迈上新路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组合拳”,为全市经济不断增添新的活力……

    我市经济实力的增长,为实现建设幸福石家庄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所获得的实惠也日益增多,对建设幸福之城更加信心满怀。

    三大区域合力谋跨越

    中东西三大区域互为腹地、互为市场、相互带动,协调发展效应已明显显现,进一步增强了省会经济发展新优势

    “十个手指不一般齐。”石家庄也是如此,中、东、西不同的区域在经济发展上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

    身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石家庄如何才能迅速积聚成长动能,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市委、市政府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强力推动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率先隆起、东部整体突破、西部加快发展”,打响了一场区域经济突破性发展的攻坚战。

    若论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非中部莫属。 京津冀 协同发展战略启动、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石家庄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近年来,面对这一系列重大利好,中部,这一集中了全市绝大部分高端产业、 特色产业 集群,以及六大产业基地的区域,正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城市经济,雄心勃勃迎接着快速隆起。

    东部工业突破,重要的是打造“东部平原特色工业产业带”。放眼东部县(市),行唐经济开发区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绿色 健康 食品基地;晋州经济开发区正在成为轻工纺织新产业基地;高邑冀中南公铁联运智能港项目、无极卡森高档皮革系列制品项目、新乐 河北 三元工业园等项目全速推进……一个个新项目,一个个工业聚集区、园区,已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在这片热土散发出澎湃动力。

    西部处于石家庄中心城区的上风口,肩负着保护这座城市生态环境的重任。在突出生态屏障建设的同时,以休闲 旅游 、生态农业为发展重点,加快了富民强县步伐。随着西部绿色转型的步伐,往日沉寂的大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中部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71.5%,东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2%,西部生态建设步伐加快,绿色屏障功能日益突出。

    向“”和“”要效益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扶持高成长性的重点工业企业,努力打造一批百亿级企业,为壮大全市经济实力提供有力支撑

    “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城市兴”。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希望在工业,关键在工业。

    市委、市政府科学审视市情,将“工业强市”战略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形成大上工业的浓厚氛围。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完成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提供强大支撑。

    历经几十年的积累,我市基本形成门类齐全、产业发展相对均衡的综合性工业体系,也涌现了一大批全国同行业的“龙头”企业。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导产业、支撑产业不突出,现有企业规模不大、布局分散,综合竞争力不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向“”和“”要效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开出“药方”。

    2011年,市第九次党代会吹响振奋人心的号角,提出“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力培育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存量做优、增量做大、主导产业做强,锻造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

    随后,我市出台《石家庄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石家庄市鼓励工业企业加速发展的意见》、《支持东部平原县(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工业强市”政策措施,引导全市工业企业深入开展对标行动,同时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企业向产业高端迈进。

    “十二五”期间,面对重重困境,全市工业70%以上的传统产业坚定地走上涅槃重生之路。“老牌”企业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借助搬迁至石家庄市装备制造 产业园区 这一契机,积极投身铁路运输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也在位于 栾城 的新厂区迅速调头,使主打产品从“地下”发展到“地上”,还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使自主研制产品走出国门;石家庄四药近五年来,随着十余项重点技改项目的实施,企业规模和实力得到显著增强,产品畅销全国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市每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00项以上。通过技改,全市工业效益大幅提高,工业结构趋于优化,工业规模总量不断壮大。以对标为牵引,精准实施科技创新,不断挖掘企业发展潜力,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全市创建行业标杆指标752项,创建行业第一唯一302项。

    抓发展从抓项目开始

    以能快则快尽量快的意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增添了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项目促转型,以项目稳增长,在抓项目上比本事,在项目建设上看贡献、论英雄,抢抓发展机遇,增投入、强后劲、合力攻坚,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集聚成长,争做京津冀协同发展排头兵,打造省会率先发展增长极。

    569,是“十二五”首年的亿元项目个数。之后,这一数字不断增长,708个、861个、902个,平均年增速为17%。到2015年,我市共安排重点项目300项,总投资5317.2亿元,到年底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共完成投资1338.8亿元。开工、竣工数量创历年来新高。

    实现跨越赶超,靠的就是优质大项目。它的抓手又在哪里?我市紧紧抓住行政区划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积极开展小团体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动,争取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同时,积极拓展对外合作、 产业对接 ,借助石洽会、正博会、石家庄产学研联盟等平台,“走出去、请进来”,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个个在建项目加速推进——

    河北三元工业园、汉唐国际皮革城等一批立县(市)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河北光纤产业园、大唐北斗导航等新兴产业项目集群加速推进;国际贸易城、清华诚志科技园等京津产业承接平台鏖战正酣;

    一批批大项目投产达效,描绘美好蓝图——

    格力电器、石家庄集成电路封测基地、欣意电缆、中博新能源汽车、可口可乐等新招引项目落地生根,并不断发展壮大;君乐宝乳业、中车石家庄产业园、中行通飞等“老牌”本土企业,借力新项目,再写新篇章;

    伴随着这些行业“大鳄”、 名企 的落地生根,与之而来的巨额资金、先进装备、创新科技也在悄然间培育出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的顺利推进,不仅为我市经济带来了当下的发展质量和速度,更储备了未来的发展潜能。

    与结果同样重要的,是全市上下为之付出的努力。

    在引进项目上,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产业和产能,实施“绿色招商”,实现高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新理念。各种首都高校对接会、行业高端专题对接会、“5·18廊坊 经洽会、石洽会等创新型专业化招商活动有序开展,实现了月月均有大型招商活动,“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步伐也越来越稳健。而这些项目将形成我市“绿色制造”、调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在服务项目上,对已签约的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力促其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更快一步地使之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一个大项目,带动一个产业链,形成一个集群,也就支撑了一个园区的产业特色。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我市各类园区建设也走在了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25家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6800亿元,同比增长13.7%。

    以重点突破带动满盘皆活。今年,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市的经济“蛋糕”以前所未有的质量和速度不断放大。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及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

    打造 创业 创新强劲引擎

    强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和创业乐园。在这里,一个个被激活的市场主体,正在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中华大街“恒聚创业孵化园”内,一栋4层楼房被隔成一间间小办公室,共85间,200多名大学生在这里找到了创业和就业门路。恒聚创业孵化园创业火爆,反映的是我市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

    数据显示,我市已经拥有众创空间20余家,场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汇聚各类创业创新团队或企业已达500多个、创业导师200余名。其中,经省科技厅认定的省级众创空间达到9家。

    长期以来,由于创业热情不高,社会资金没有得到高效利用,城市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及能源结构单一等问题,促使我市必须实施城市企业搬迁、限产压煤、关停火电机组等措施,如此一来,预计将影响全市GDP400亿元左右,影响财政收入50亿元左右,影响人员就业6万余人。

    对此,市委、市政府连续五年在开年伊始召开全市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广播电视大会,激发全民创业的激情,鼓励全民创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强调,推进全民创业,这是石家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经济,改善就业环境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全市各级党政机关要有实在管用的措施扶持创业,创业者卡在哪里,政策就扶持到哪里。

    为扫除观念障碍,我市大力营造鼓励创业、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提出“激活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目标。将“全民创业”细致地分为初次创业、二次创业、高端创业和外来创业,其中初次创业的服务目标群体再细分为高校毕业生、失业下岗人员、即将复员转业的军人、 农民 及返乡农民工等,有针对性地将创业服务惠及到每一位有创业愿望的人员。二次创业、高端创业和外来创业主要针对企业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外来人员。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内部开展起效能革命,开通了一条条“绿色通道”,无缝对接城区居民创业。上万名干部被派遣到农村,帮扶农民创业致富。

    尤其是2015年年底,我市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也成为今年一季度市场主体保持高位增长的催化剂。2015年以来,我市密集出台系列财政、税收、贷款等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放宽企业名称限制,允许“一址多照”,鼓励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发展。这些政策以“草创”“初创”群体为重点,推动形成创业创新的生态体系,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这些政策利好也刺激了市场主体数量的快速增加。

    为减轻创业者压力,我市还不断加大扶持创业的力度,各级财政每年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1.2亿元,近4年来累计贴息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29.6亿元。同时,还设立2亿元市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资金池——1亿元用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引导基金,1亿元用于贷款风险补偿,支持有技术、有产品、有市场的中小企业贷款融资。

    此外,自2015年10月以来,“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颁发,最大限度方便了企业。企业进入市场,由原来的跑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多个部门,20天左右办结,改为只到工商部门一个窗口,3个工作日就能办结,85%以上的当场即可办结,使投资者省心省力省钱……一系列围绕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创新的工作措施也为企业简化市场准入手续,缩短创办周期。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共增加25万户,达到了56万户,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占全省的近1/4。

    激情点燃梦想,实干成就辉煌。回望来路,2011年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承诺言犹在耳——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位次大幅前移。

    五年多来,石家庄给 历史 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十三五”崭新之旅,石家庄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步伐将更加铿锵。(记者 吴 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