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石漂妈妈”的离乡生活 累并快乐着

02.08.2014  09:27

    见习记者冯阳 燕赵都市报记者张清华

    50岁左右的年纪,她们从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家来到石家庄,为自己的子女照看下一代。她们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家、公园和市场,她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做饭、洗衣、看孩子,她们的梦想就是希望全家人平安健康。她们生活在这里,以一种质朴而安然的姿态漂泊在陌生的城市中。她们被称为“石漂妈妈”。

    在单调的生活里,累并快乐着

    “当当当……”,早晨六点二十分,厨房传来清脆的切菜声。陈淑珍不需要闹钟,早早就醒了,她将此解释为“老人觉少,到点儿就醒。闹钟太响了,怕吵到孩子睡觉。

    头天用定时压力锅做的粥已经散发出香气,陈淑珍正准备炒两个女儿爱吃的素菜,再煎几个馒头片,摊两个鸡蛋。七点半,女儿女婿上班走了,陈淑珍赶紧扒拉两口饭,便开始准备外孙女的早餐:鲜榨的萝卜青菜汁、蒸鸡蛋、小面叶。按照书上的食谱,每天换着花样给孩子做。

    八点钟,一周八个月大的外孙女还在睡觉。为了让她能保持正常的作息,不至于睡反觉,陈淑珍要狠狠心把她叫醒。孩子的起床气肯定是免不了的,陈淑珍得搂着哄上好一会儿。给孩子穿好衣服,然后洗脸刷牙,喂孩子吃饭。九点钟,陈淑珍收拾完厨房来到客厅给外孙女讲故事,陪着她看动画片。这时她会在沙发上歇一会儿。最忙碌的早晨终于结束了。

    这是陈淑珍8年中一个普通的早晨。54岁那年,陈淑珍从高邑县城来石家庄照看刚出生的孙子,现在孙子已经上小学了。两年前她开始照顾临产的女儿,之后便帮她带外孙女,直到现在。陈淑珍乐呵呵地说:“我这资质都够金牌保姆了。

    下午四点,陈淑珍会带着外孙女到小区的花园里遛弯儿。下午五点回家为即将下班的孩子准备晚餐。

    晚上九点,陈淑珍要为外孙女洗漱。比起8年前,现在62岁的陈淑珍明显觉得看孩子有些吃力了。一天下来,常常觉得肩膀疼。偶尔她会拿女儿买的按摩器锤一锤,大多数情况下,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为了团聚的分别

    如果不是为了照看孙辈,陈淑珍现在会在老家高邑安享退休时光:找亲朋好友拉拉家常,绣十字绣,练毛笔字是她设想的生活。跳广场舞则是她每天晚饭后最喜欢的活动。

    这样的退休生活没过几年,陈淑珍便来石家庄了。带孩子去公园遛弯时,看到别人跳广场舞,她总会停下来看一会儿,却一次都没跳过。在这儿的8年,她觉得最对不住的就是自己的老伴。“以前什么家务都没干过,现在全都靠他自己。”说起老伴在家的生活,她忍不住地心疼。陈淑珍的老伴退休后,开办了一个小提琴辅导班,平常有五六个学生,寒暑假时学生最多能有20个。

    被陈淑珍照顾了一辈子的老伴,在她来到石家庄后特别不适应,饭菜从来都是凑合,“有一次泡面连着吃了一星期。”被陈淑珍唠叨多了,老伴也终于能炒几个菜了,可是到了夏天,他宁可饿着也不下厨房。“教了一天课,又累又饿,还得自己做饭。”一边说着,陈淑珍长长地叹了口气。她现在就希望能多陪陪老伴,“起码不能让他饿着啊。

    一两个月才回一次的老家

    今年五一,陈淑珍的女婿开着车,带着全家回了趟老家。这距离他们上次回来已经有一个月了。守在家里的老伴可是高兴了几天。邻居们看见她都说“省城的淑珍回来了。

    这次,陈淑珍在老家住了5天,外孙女也跟着她,不哭不闹,“有没有妈妈在身边都一样。”这源于外孙女断奶时,在老家住的半年,也是8年里,陈淑珍在老家呆的最长的一次。

    老家在重庆的杨蓉,这3年里只回过一次家。“重庆太远了,家里也没有老人,不回去了。”杨蓉只有一个儿子,毕业后在石家庄一个事业单位工作。儿媳妇刚生完孩子,退了休的杨蓉和老伴就主动请缨来照看孙子,举家搬到了石家庄,这在她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不管孙子,就要雇保姆,又费钱还不放心。

    刚到石家庄时,她常和重庆老家的朋友通电话,后来电话越来越少。“朋友们知道我们回不去,都断了联系了。”老伴在家呆不住,结交了小区里的新朋友,上午下棋,下午打门球,业余生活逐渐忙起来。杨蓉的朋友远不如老伴那么多,因为她的注意力都在孙子身上:“现在他会走了,不盯着不放心。

    在这安家还是回老家,很纠结

    杨蓉和老伴都住在儿子家,两室一厅的房子显得有些拥挤。现在儿子在附近的楼盘买了一套三室的期房,准备等到孩子上小学了就搬到新房住,也让爸妈能舒服地过“二人世界”。杨蓉觉得儿子是孝顺孩子,也是她的骄傲。她说从重庆来到这里就没想着回去,“儿子在的地方就是家!

    陈淑珍坦言,在石家庄“住不惯”。陈淑珍老家的房子是二层的小楼,房顶高,院子大。夏天在葡萄架下吃晚饭,吹着小风,别提多惬意了。她总觉得单元房闷得慌。“等外孙女上了幼儿园我就回家。

    陈淑珍说,“那么大的家不能没人管。

【责任编辑:王春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