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教师抢眼“中国诗词大会”

08.02.2017  15:08

王子龙两度冲出“百人团” 总决赛与人气王武亦姝比拼“飞花令

   

■王子龙赢得“万词王”美誉。  (视频截图)

人家的脑子才叫大脑,我的只能叫豆腐脑”“看他们比赛后立马捧起《唐诗三百首》”……今年春节期间,一档综艺秀引发全国热捧。从1月29日起在央视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到昨晚总决赛落幕,连播10天引发话题无数。有些石家庄人好奇,选手中有庄里老乡吗?答案是:当然有,而且表现还很抢眼。他就是34岁的石家庄学院青年教师王子龙:接连两次从“百人团”中突围上台答题,更在昨晚播出的“总决赛”中与本届诗词大会人气王、上海女高中生武亦姝比拼“飞花令”。

□本报记者 黄蓥 冯楠

百人团”选手们送其“万词王”美誉

王子龙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2013年从渤海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成为石家庄学院教师,现在学院图书馆负责阅读推广,并开设《大学语文》《传统文化与人生发展》《中国文化史纲要》等选修课。

本届诗词大会中,王子龙先后在1月31日的第3场和昨晚的第10场节目中,连续冲出百人团登上中心舞台。特别是昨晚的总决赛,王子龙因在百人团答题正确率最高、用时最少,脱颖而出与场上4位选手中积分最高的武亦姝比拼“飞花令”,争夺攻擂资格。“飞花令”是本届诗词大会新增环节,借鉴古人的诗词之趣,每期比赛设个关键字,如“”、“”等,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总决赛中,王子龙与武亦姝围绕“”字你来我往,虽然惜败,但嘉宾康震点评其“实力很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来自全国的“百人团”在北京录制节目时,选手们平日也比拼“飞花令”,王子龙每每能坚持到最后,赢得了“万词王”的美誉。

本届诗词大会火了武亦姝等,王子龙也以其幽默的谈吐、儒雅的台风赢得大批粉丝。对此王子龙说,“栏目也是讲台,通过参加节目让大家更加热爱诗词,并为学生展示一个草根教师用诗词改变命运的榜样,就达到了我的初衷。我记得有位选手说‘百人团就是一百个火种,比赛后回到各自岗位和家庭,火种就能变成千千万万个诗词火种’。所以结果不重要,有粉丝问我:‘你怎么输了?’诗词面前没有输赢。”提及“对手”,王子龙说最难忘与本届总冠军武亦姝的比拼,“我从心里希望她赢,我是老师她是学生,学生应该比老师更进一步。武亦姝非常淡定,火了后很多电视台邀请她,还有模特公司在找她,她一律拒绝,说是要安心学习。

也有网友说,本届诗词大会难度不大,王子龙认为该节目注重普及,但有些环节答好不易:“譬如‘白日依山尽’这句诗隐藏在九宫格里,十秒钟内答题,一紧张容易出错。我在场上也说,掌握诗词越多反而选择难度越大,到12宫格选出七言诗,一些小朋友就知道一句诗总能选对,我则经常想出好几句,反而受干扰。”他还透露,诗词大会去年在北京一连录制15天,“最晚一次录制到凌晨四五点,对选手的精神和体力考验也很大。

背诗词 联想记忆加形象思维会事半功倍

诗词大会官方简介中提到王子龙的诗词储备是6000首,其实到底能背多少首他也没数过。记者发现,热爱加坚持是王子龙与诗词结缘至今的动力。

王子龙的父母都是工人,他是家中独子,两岁起跟家长背唐诗,从此对古诗词一见钟情。小学时看完四大名著,初中背过《红楼梦》所有诗词,高中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奖。一心想读文科的他高中时阴差阳错进了理科班,却“一意孤行”自学文科,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高考进入石家庄学院中文系。2005年毕业后5年间,他在多所学校和培训机构当代课老师,边教学边自学,练书法、研究古诗词,2010年考取渤海大学秦汉史研究生,毕业后入职石家庄学院。

我觉得语文是‘无用之大用’,语文中的古诗词等传统文化有前人智慧和为人处世的原则。”王子龙说背诵古诗词令他写文章从不费劲:“另外就是潜移默化的精神激励,很多传诵千古的佳作是诗人在逆境中写就,今天读仍有启发。”在他执意考中文系、四处奔波代课的那些年,正是朱熹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刘禹锡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名句激励他度过人生一个个低谷。

有意思的是,王子龙业余爱好打太极拳也缘于古文功底:“高中时有个同学拿来本文配图的杨氏太极拳谱,我照着学了一个月就会了,因为配文是文言文,我读起来不费劲。

很多人好奇他背古诗词的技巧,王子龙说主要是脚踏实地的学习,“当然也有诀窍,我主要是联想记忆加形象思维,譬如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我就会想到他奓着头发趴在栏杆旁……而且背古诗词最好念出声。”还要经常复习,“我也是从《唐诗三百首》开始,这是基础,之后扩展阅读。经典需要复习,否则也会遗忘。”王子龙的儿子今年6岁,他从不刻意引导孩子背诵古诗词,“我只是把形象记忆的方法告诉他,最近开始教他书法。我和爱人在家从不玩手机,我有读书计划,每天要完成30页的成语词典和10页《资治通鉴》,即便大年初一也不例外。

教书育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从2015年初参加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蝉联五期擂主,到陕西卫视的《超级老师》《唐诗风云会》,广西卫视的《收藏马未都》等,再到此次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王子龙人气越来越旺,省内外粉丝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他,希望见见他,他则回答:“要见我,就来听我的课吧。

要说出名后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忙,如今除了单位工作,王子龙先后被石家庄燕赵社区大讲堂、石家庄老年大学等聘请为特聘教授,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石家庄一中等举办公益文化讲座。在他看来有名气是好事,“讲课会来更多人听,影响更多人,传递正能量。

对于未来,王子龙的目标很明确:“当老师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别的也不会啊。每次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成功,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再就是通过各种方式继续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给人的慰藉是无形的,对每个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

董卿为石家庄六旬修车师傅点赞

本报讯 石家庄六旬修车师傅王海军、邢台农民大姐白茹云、保定12岁小姑娘杜伊祺……这几位河北人也亮相《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我叫王海军,来自内蒙古太仆寺旗,现在石家庄,跟儿女们住在一起。我十四岁就开始劳动了,念了四年书。这几年在石家庄摆了个修车摊,写了一千来首诗。我弄了一块小黑板,写上我创作的诗,和大伙儿探讨,向别人请教。写诗,是我的一个梦想……”1月31日晚,石家庄六旬修车师傅王海军亮相《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百人团,还当场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主持人董卿当场为其点赞。

邢台农民白茹云今年41岁,六年前得了淋巴癌,至今还在化疗,如今身体正在恢复。她从诗词中汲取力量,乐观抗癌。从网上得到《中国诗词大会》消息就报了名,白茹云说家人很支持,只是爱人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她倒是很乐观。白茹云在第9场节目中9道题全部答对,但用时稍多惜败给了人气选手姜闻页,她说虽然可惜但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参加比赛的选手都很厉害,输了也不觉得有遗憾。”白茹云从小喜欢古诗词,无论是做饭扫地,还是下地干活,她都在背。她说只要身体允许,以后有这样的节目她还会参加。

保定的12岁小姑娘杜伊祺今年刚上六年级。昨天记者联系到了杜伊祺的爸爸杜勇,他说女儿正在北京上课,“她从小喜欢看书,是个‘宅女’,一岁学识字,四岁开始跟老师学古诗词,至今没间断。除了看书没其他爱好,寒假期间还到北京上补习班,学习历史和古文。”对于女儿此次的表现,杜勇特别满意,“录节目是封闭的,每天都会录到很晚,但是女儿独立性很强,不用我们操心。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