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发言摘要④

30.09.2017  11:15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石家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发言摘要④

●自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持续改善石家庄市生态环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让我深深体会到绿色发展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通过“四个坚持”,持续改善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坚持抓学习,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贯穿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指引石家庄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契机,进一步做好京津冀联防联控,严格落实省“1+18”、市“1+19”方案要求,持续改善石家庄市空气质量,不断强化自然生态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排放,提升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水平。通过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带动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坚持抓建设,把生态立市观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对环境保护生动形象的论述,表达了我们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石家庄市要树立“生态立市”的新观念,正确处理好环境和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调整,坚持抓大不放小,加大热电、医药、化工等行业结构减排力度,做好农村散煤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从根本上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坚持抓监管,把执法联防贯穿环境保护全过程。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我们要推动监管执法全覆盖,做到监管不留死角、执法不留盲区,着力提高环境监察执法工作“智能化”监管水平,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零容忍”,建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预案、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的市县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坚持属地管理与区域联动相结合,提升区域污染防治整体水平。

坚持抓创新,用科技支撑和社会共治推动环境保护迈向新高度。总书记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石家庄市要强化智慧环保和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科技支撑作用,提高石家庄市科学治污水平。同时,及时宣传环保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不断提高群众的治污信心和参与热情。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推进绿色消费,引导公众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福祉,更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论述,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下决心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实现全面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蒋文红)

●深入学习贯彻“7·26”讲话精神

全力以赴推进现代化省会城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既对过去五年的成就进行了客观总结,又描绘了党和国家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宏伟蓝图,尤其是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的新要求,我学习后触动很大,收获颇丰。现结合工作谈几点体会。

全力推进房地产整治工作,积极化解信访稳定隐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工作中,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围绕解决群众办证问题,坚持每周调度,现场解决,全力推进。截至目前,石家庄市纳入省“三难”台账的490个项目,涉及39万余户,已解决309个项目,涉及近24万户,项目完成率约占总台账的63.1%,提前完成50%的目标。下一步,要求各区加快项目办理进度,加大稳控力度。

高标准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谋划好省会发展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国辉书记、沛然市长高度重视城市总规修编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按照土地规划、产业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多规合一”的原则,围绕“一核四城多集群”的发展思路,在中规院编制初稿的基础上,多次召集相关单位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加快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年底将完成规划纲要,为现代化省会城市建设提供规划指导。

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城市双修,补齐城市功能短板。今年以来,南二环西延、和平路西延(中华大街至西三环路段)、地铁1、3号线一期等一批城建项目陆续竣工投用,交通更加顺畅。当前正加快推进南二环东延、中华大街南延、南绕城高速、西阜高速、平赞高速、石济客专东站等重大工程建设,力争尽早建成投用;加快轨道交通2号线和1、3号线二期工程建设,加紧跑办轨道4、5、6号线,力争尽早开工;同时积极推进石衡、津石高速征迁工作。按照城市双修(城市修复、生态修补)要求,完成了明年城建计划草案编制,确定后尽快启动前期手续,补齐城市发展短板。

狠抓安全生产和食药监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环境。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在石家庄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进一步巩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果,圆满通过了国家食安委食品安全大检查。下一步,继续深入实施生产经营主体示范创建工程,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下大力度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更加健康的食品,用上更加放心的药品。(姜阳)

●把握新形势 找准发力点

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加上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紧箍咒”约束趋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产业体系、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在调“”产品上想办法。农产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源动力”。坚持市场导向,千方百计增加面向京津的中高端农产品供给。注重品牌建设,坚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结合“三品一标”认证,切实抓好地理标志品牌培育,提升石家庄市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畅通销售渠道,探索建立直供直销体系,在严格质量检测的前提下,推动优质农产品直接进社区、进家庭,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在调“”产业上做文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档升级摆在突出位置,一方面延伸产业链长度,推动农业产业由初级的生产加工,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另一方面拓展产业链宽度,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要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圈两区”现代农业发展新布局,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统筹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太行山绿化等各项工作,集中项目、资金、科技、人才等各类资源,全力支持园区建设,以园区的率先崛起,带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使农民从产业发展中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调“绿”方式上下功夫。坚持绿色发展,彻底改变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让农业生产“绿起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做好“加减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生产环节入手,规范种养行为,提高绿色植保防控和清洁生产技术推广面积,确保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算好“长远账”,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现代化的良种良法,提升要素和资源利用效率。对超载产能,该减的坚决减,该退的坚决退,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打好“组合拳”,在推进农业发展转型的同时,强化“一盘棋”意识,驰而不息地抓好造林绿化、滹沱河生态修复、“河长制”等重点工作落实,修复改善生态环境,为建设“绿水青山”的现代省会、经济强市作出积极贡献。(吕素维)

●优化创新生态 聚集高端要素

当好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的难忘岁月》系列通讯,真切感受到习总书记真挚朴实的为民情怀、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坚定不移的改革勇气和超前开放的国际视野。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必须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以改革为突破,以创新为重点,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发展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全方位对标提升。

坚持深化改革,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守旧未必风平浪静,改革必然海阔天空。”当前,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目前存在的观念保守、开放度低、规模不大、人才不多、环境不优等问题亟待突破,必须凝聚改革共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持续深化内部制度改革,激发活力。深化用人和薪酬制度改革,通过公开合理的考评体系,促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行政审批要以效率和服务倒逼业务优化整合,提质增效。投融资平台从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向多领域拓展,在创新设施和创新平台上求突破。机构编制改革向雄安新区学习,优化整合传统部门向“大部门制”对标,提升服务效率和功能。强化重点领域改革,消灭“痛点”。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招商不精准,项目落地难,人才留不住等“痛点”,精准制定政策,转变体制机制,反转成为竞争力。开展多领域对标学习,比学赶超。

营造创新生态,吸引高端要素聚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仅仅是数量结构的调整,而是整个产业结构的变革和升级。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重点完善政务、商务、中介、平台和国际五大服务体系,精准搭建项目入驻、政务政策、商务配置、生活配套、创业辅导、技术平台、专业中介、科技金融和孵化中试等服务链条,建设信息资源、公共技术、知识产权、标准创新、成果转化、工业设计、产品推广七大平台,通过齐全的配套、周到的服务,让创业创新在高新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突出发展特色,建设国际化园区。在产业发展上有所侧重。生物医药是石家庄市的特色产业,也是石家庄市最有可能突破引领的产业。我们将集中力量,聚焦发展,瞄准国际领先技术和人才,搭建国际化的服务体系和产业化平台,精准设计承接政策和模式,最大力度地吸引一大批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新药研发和高端人才,配套建设一批高标准研发平台、标准厂房、高档公寓,从研发、临床批件、一二三期临床到生产许可进行全链条设计,出台一系列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精准政策,以此吸引全球优质要素,争取更多新药和新技术到石家庄市落户,努力成为特色鲜明、配套齐全的国际生物药聚集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争创“六个一流”为目标,全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聚集高端要素,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当好新一轮转型升级的“排头兵”。(赵文锋)

●贯彻重要讲话精神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石家庄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石家庄市法院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努力维护公平正义,全力推进法治石家庄建设,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干警系统学习、深入学习、对照学习,真正把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伟大智慧和亲切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奋力推进石家庄市法院在“服务发展大局、深化司法改革、提升审判质效、加强信息化建设、扩大司法公开、建设过硬队伍”上实现新跨越。始终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领导,确保人民法院的正确政治方向。

履职尽责、服务大局,为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抓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全面提升刑事审判质效。严格防范金融风险,助力企业转型发展。依法保障和服务石家庄市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和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问题的解决。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强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

践行宗旨、民生司法,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里。主动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大力加强“一乡一法庭”规范运行,积极发挥司法在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谐、社会诚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化司法为民便民利民举措,构建多元化、立体化、便捷化司法服务网络,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扎实开展“双问计”活动,听民声、汇民意,不断提升群众对法院工作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中发生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工作。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依法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

凝聚共识、主动担当,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落实。严格落实好院庭长办案制度,积极构建以员额法官为核心的审判团队,进一步明确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及书记员职责,推进审判团队规范化开展工作。深化审判机制创新,推广“互联网+诉非衔接”的人民法庭工作新机制,加大案件繁简分流,提高审判质效。稳妥做好第二批法官入额工作,确保高质高效。协调政府做好省以下财物统管工作。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严惩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以法谋私的各类人员。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坚持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司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崔存利)

●强化法治意识 提升法治能力

全面推进法治石家庄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如何“增强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需要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认真研究的课题。我认为,领导干部要着力提升“三个能力”。一是依法决策能力。要把决策纳入法治轨道,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核制度,确保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决策失误。二是依法行政能力。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确保各项执法活动都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形成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违法必追究的良好法治氛围。三是依法维稳能力。建立健全重点领域、重大事项决策部署风险评估机制和信访维稳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增强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打造平安石家庄”积极营造“三个环境”。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检察扶贫网络平台”应用,扎紧扶贫资金的“铁篱笆”。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积极营造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生态。

强化“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进一步规范司法办案行为,不断提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以制度促公信。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台账记录,加强督导检查。完善检察机关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纠正机制和记录、通报、责任追究制度,将落实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绩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干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重要依据。以管理促公信。依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和案件评查系统,对司法办案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第一时间发现司法办案不规范行为,第一时间纠正处理。加强涉案财物管理平台建设,促进涉案财物管理规范有序。以规范促公信。进一步严格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撤案等自侦办案诉讼措施的审批程序,严格依法收集证据,依法运用强制措施,严格办案场所管理,严格落实职务犯罪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让司法办案走上正规化、规范化轨道。以公开促公信。按照“能公开的要全部及时公开”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案件程序性信息、重要案件信息、法律文书、检察政务信息、检察队伍信息的公开力度。及时反馈群众呼声,做到有问必答,全方位为群众提供查询服务。确保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真正架起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陈晓明)

责任编辑: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