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山区教育扶贫项目学校张越:走出大山 追逐梦想

11.12.2015  17:02

    学校里有宽敞的教室、舒适的宿舍、干净的食堂……这一切,都让张越(左)感觉很幸福。图为张越正在教室内上课。

    记者 祁鹏娜/文 张晓峰/图

    “这就是我们梦想中的教室,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不能浪费,一定得好好学习!

    张越是一个文静、甜美的小女孩,白皙的皮肤、明亮的眼睛。说起这5年来学习环境的变化,她连连感叹:“变化太大了!这几年,我们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

    张越来自行唐县口头镇秦台村,那是太行山深山的一个村落。小学一、二年级,她是在村里的旧小学上的。在张越的记忆里,那个小学的教室是破旧的砖瓦房,冬天的时候,教室内四处透风,她和同学就从家里带些玉米轴放在教室内烧火取暖。“那个教室得有好几十年了,非常破旧。学校地方非常小,教室也就那么几间,低年级的得上复式班,就是一二年级在一个教室,老师给一年级讲完,再给二年级讲。”张越说,学校的老师也就几个,基本就是数学、语文,印象中就没有上过音乐、美术。

    让张越感到幸运的是,2011年,我市开始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在保留山区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260个教学点,用于安置难以转移的低学段儿童继续就读外,利用2至3年时间,在赞皇、灵寿、元氏、行唐、井陉、平山6个山区县,新建6所城区寄宿制初中,新、改扩建50所中心乡镇(学区)寄宿制小学,将深山区几万名中小学生全部免费安置到新校就读。为保证这一工作尽快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十大民生幸福工程”和“为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全力推动。

    随着“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一座座拥有宽敞教室、音乐室、电脑室、实验室的寄宿制学校拔地而起,破旧落后的小学校被逐步取代,山区的孩子告别了披星戴月的上学路。位于秦台村的山区教育扶贫项目学校——秦台明德小学也在此时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年级的时候,张越和同学们一起搬到了新建的秦台明德小学,这里的教学楼是一栋崭新的三层楼,宿舍是一栋四层楼,还有食堂。“新学校的教室、宿舍都有暖气,干净、暖和,而且吃住都不用花钱。”这一切令张越很兴奋。

    “刚搬到新学校的时候,我都惊呆了,这里不仅校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课桌、凳子崭新,还有很多先进的教学设备,让我大开眼界!”张越说,想想原来的那所学校,再看现在的学校,多媒体教室不仅宽敞、明亮,冬天还有暖气,夏天有电扇。两者一对比,张越的感触发自内心:“这就是我们梦想中的教室,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不能浪费,一定得好好学习!

    “还有,美术课、微机课、音乐课在旧小学都没有学过,来到新学校后才开始学习,新学校让我们接触面更多了、更广了。”张越说。

    小学毕业后,张越又如愿来到了位于行唐县城的行唐县实验中学就读,这里是行唐县的山区教育扶贫项目中学,接收来自行唐县所有山区教育扶贫项目小学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