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石家庄城建大跨步:区划调整石钢搬迁

17.02.2015  10:11

南水北调工程让石家庄市民喝上了长江水
经过努力,去年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14天
廉租房让低收入人群有了住房保障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回首即将过去的农历马年,我们的城市走过了不平凡的一段历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治污染、惠民生……石家庄市正在脚踏实地、昂首前进。

   财政收入

  2014年,我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81.3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0%。2015年1月,全市全部财政收入84.5亿元,经济运行实现又一新跨越。

   区划调整

  去年9月份,我市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桥东区,藁城、鹿泉、栾城三个县(市)转为区的建制,辖区面积增加1700多平方公里。

   城市蓝天

  去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14天,比上年增加71天。

   项目建设

  全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达到889个,光谷一期等145个攻坚项目进展顺利。

   民生工程

  全年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44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4%。

   创新驱动

  一年时间,全市集中实施技改项目1600项,完成技改投资1536亿元。

   企业搬迁

  华旭药业、永通化工、铁路大厂等4家企业完成搬迁,石钢搬迁至井陉矿区工作正式启动。

   基础建设

  太行大街、新城大街建成通车,新客站东广场建成投用,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全部开工。

   综合保税区

  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我市对外开放增添了新平台。

   美丽乡村

  路面硬化、污水处理、民居改造、植树绿化、垃圾清理……我市在368个省重点村全面落实推进15件实事。

   财政收入

  2015年1月,我市全部财政收入84.6亿元,同比增长17.2%,经济运行迎来良好开局。这是我市继2014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81.3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0%后的又一新跨越。

  数字的背后,是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这力量,是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合力,是创新驱动迸发的新活力,是工业强市为跨越赶超提供的强大支撑力,是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注入的新动力,是环境优化吸引大项目呈现的爆发力……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市上下正在建设幸福石家庄的新征程中稳步前行。

   区划调整

  “撤销桥东区,所辖范围分别划入桥西区、长安区,藁城、鹿泉、栾城三个县(市)转为区的建制。”去年9月份,石家庄市进行了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行政区划调整使石家庄市辖区面积增加1700多平方公里,达到2206平方公里;市里人口从303.92万增加到455万;核心区经济总量将由1092.1亿元增加到2064.4亿元;财政收入将由295.3亿元增加到393.5亿元。

  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一次历史的跨越,石家庄市向着大省省会迈进途中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而这次机遇带给我们的将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繁荣的城市经济,以及人民更幸福的生活。

   喝上长江水

  2015年2月8日,南水北调西北水厂试通水运行,我市主城区的150万居民喝上了千里而来的长江水。作为全国最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南水北调通水后,有效缓解了我市用水的供需矛盾。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为了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而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豫、冀两省自流到京、津。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依托中线总干渠和石津干渠两条骨架,通过16个分水口引水,建设16条水厂以上输水管道、24座水厂及配水管网,实现向主城区及沿线和沿线以东9个县(市)、石家庄装备制造园区、西部生态新区、鹿泉绿岛开发区、赞皇经济开发区4个重点生态和工业园区供水,年均分配我市引江水量7.82亿立方米。

   综合保税区

  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位于石家庄空港工业园起步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东侧,规划面积2.86平方公里,以口岸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三大功能为主,积极拓展保税服务。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石家庄综合保税区。

  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的设立,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增添了新的路径和平台,弥补了省会开放功能上的不足,对于增强石家庄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和区域发展的竞争力,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石家庄,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中抢得先机意义重大。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一批产业项目将同步落地开工,开展跨境电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展示等业务,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将成为省会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民生工程

  上学、就业、住房、看病、养老、出行、供热、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生态环境改善……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将一件件民生“小事”时刻挂在心上,抓在手上,带领全市人民向着幸福,阔步前行。

  去年,我市继续坚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山区教育扶贫、保障就业、居民健康、社会平安等方面着手,件件实事直指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热点。连续五次入选全国幸福城市前十名,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全年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44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4%。大手笔的民生保障投入、一再拉长的“民生账单”背后,连接着千家万户,受益的是每一个百姓。

   基础建设

  过去的一年,我市全力抓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城市风貌,通过一批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不断加快迈向大省省会的坚实步伐。

  地铁建设进入关键一年、新客站东广场建设胜利收官、连接主城区与正定新区的新城大道展现雄姿、南二环立交桥交付使用、新胜利大街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城市的一个个重量级工程,正由建设者的双手推进着、延伸着……

   城市蓝天

  面对大气环境这一最大的民生,市委、市政府思路清晰,态度坚决,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负重前行,敢于担当,市财政投入资金15.8亿元,强力推进“压煤、抑尘、控车、减排、迁企、增绿”六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推动空气质量稳步改善,让风清天蓝成为“新常态”。

  努力的付出换来令人欣喜的回报。去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14天,比上年增加71天,优良率提高19.5个百分点,重度以上污染天数比上年减少51天,下降14个百分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呈现大幅下降趋势。

   美丽乡村

  路面硬化、污水处理、民居改造、植树绿化、垃圾清理……我市在368个省重点村全面落实推进15件实事,让农村实现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绿化美化的“蜕变”……过去的一年里,造福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华美乐章。

  去年,我市继续强力谋划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有力的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实现城乡一体化,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在全省率先驶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企业搬迁

  加快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升级,这是去年市委、市政府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上一年,我市有多家企业启动搬迁。企业搬迁既是城市规划的需求,也是企业自身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需求。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搬迁并非简单的“位移”,而是一道由资金、技改、市场、机制等诸多现实问题杂糅而成的算术题,因此,不少企业借力搬迁所带来的转型升级“新舞台”,上新设备、研发新技术、探索管理新机制,从而走向良性循环。

   创新驱动

  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把创新落实到企业和项目中去,寻求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等有机融合,从而领先对手、领跑行业,为企业自身,也为这座城市的跨越赶超再添几分胜券。

  去年以来,我市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共争取科技部、省科技厅各类科技项目137项,资金1.02亿元;新增8家院士工作站,7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总数达到9家;科技大市场建成投用,与中国技术交易所等15家技术转移机构开展合作;由市政府发起和组织的石家庄京津冀产学研联盟正式成立。一年时间,全市集中实施技改项目1600项,完成技改投资1536亿元,增长21%;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生物医药产业列入国家高端生物医药区域集聚发展试点,中航通用飞机、格力电器等143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提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

   项目建设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式发展。

  去年是我市“项目攻坚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扭住发展的“牛鼻子”,加快实施了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大的好项目,共安排省、市重点建设项目147项,总投资2195亿元。

  目前,在各个县(市)区、开发区、园区,已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它们将为城市发展构筑起强大支撑。

   (原标题:这一年 幸福梦想正开花

【延伸阅读】
  • 石家庄300重点项目计划表出炉 石钢搬迁地将动工
  • 京津冀1体化成石家庄楼市新卖点 石钢启动搬迁
  • 区划调整后长安区中小学增至78所 全市师生最多
  • 石家庄区划调整推动楼市 明年或迎“发展春天
  • 石家庄行政区划调整迎接京津冀 建第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