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南车搬迁正式启动腾地300亩 新厂选址栾城

02.12.2014  08:49

  借助搬迁,这座记录石家庄百年工业文明的老厂将焕发新的生机。一百多年里,它见证了这座城市逐渐成长的沧桑;不过,对于它,您了解多少呢?

   它曾被百姓称为“洋城

  很多史学家都会这样总结石家庄的工业发展历史:火车拉来了“铁路大厂”,“铁路大厂”又拉来了石家庄的工业文明。

  1905年,一座专门为正太铁路修造窄轨机车、客车、货车的工厂——正太铁路石家庄总机器厂(南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前身)开建,经过16年建设,于1921年全部建成,它也成为石家庄第一家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厂,这就是南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的前身。

  记者了解到,正太铁路石家庄“铁路大厂”、焦化厂和大兴纱厂是石家庄最早的三个现代化工厂。石家庄“铁路大厂”是第一个建起来的,也是规模最大的。

  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当时总机厂建在石家庄村东,京汉铁路以西,正太铁路石家庄火车站以北,工厂围墙用石头砌成,百姓俗称“洋城”。工厂周围开有12个厂门,正太铁路的火车自火车站开出,向北穿过大石桥进入厂区,再向北从西北角5号门出厂,开往太原。

   高龄水塔依然矗立

  作为有着109年历史的老厂,“铁路大厂”厂内有法国人建设的办公楼、住宅区等。随着时代变迁,这些建筑已陆续损毁、拆除。

  如今,位于“铁路大厂”厂区正中央的一个约有8层楼高的老水塔,是厂区内现存的最后一个老建筑。

  这座修建于1941年的老水塔是石家庄市的第一座水塔,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人占领工厂后修建,当时主要用于厂区工业用水的供水。

  抗战时期,日军曾将其作为防御工事。如今,在阳光下抬头仰望水塔,仍可以清晰看到斑驳的弹痕。

   席棚底下修车

  1954年,工厂改称铁道部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当时80%的修车生产都是露天作业。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工人们用衫杆、芦席搭起6000多平方米的席棚子,在席棚下修货车。这一修就是两年多。史称“席棚底下修车”。

  1957年,工人们又自己动手,花费23万元搭起了7000多平方米的铁棚子,在铁棚子底下修货车1947辆,上缴利润360万元,创造了不靠国家帮助,自力更生发展的奇迹。1958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天外还有天》为题,赞扬并介绍了工厂艰苦创业、勤俭办厂的事迹。

  两次修车棚的成功范例,让铁路大厂成为我省工业企业自谋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榜样。

   老厂期待重塑辉煌

  2000年9月29日,中车公司与铁道部脱钩,成立中国南、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石家庄车辆厂正式隶属中国南车集团。

  2001年,工厂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启动铁路货车新造工作,制定“新造夹缝战略”。2004年,工厂首次突破货车厂修万辆大关,奠定了铁路货车检修的龙头地位。2010年12月,南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蒙古签订了总额为2858.84万美元的铁路车辆供货合同。2012年9月,出口蒙古的石砟漏斗车填补了河北省和石家庄市铁路货车出口空白。

  一系列探索,在2011年有了新的出口。当年6月,公司在位于栾城区内的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南车石家庄产业园,占地近2000亩,成为省市重点项目。今年12月,在历经两年多的建设之后,占地800亩的铁路货车造修厂房和综合办公大楼终于建成,南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也于今天正式启动搬迁……

  蓝图已经绘就。搬迁建厂,产业升级,以货车、制冷、新产业为强力支撑的崭新格局已经展开,南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也一定将会同这个城市不断发展的车轮一起重塑辉煌。

   (原标题:百年老厂历史记忆)

【延伸阅读】
  • 石家庄百年老厂启动搬迁 年内5家企业完成搬迁
  • 石家庄南焦城中村改造曝新规划 客运站疑似搬迁
  • 石家庄老国企石煤机大规模搬迁启动 新厂选址栾城
  • 新城大道通车石钢搬迁 媒体称长安区房价或上涨
  • 石钢搬迁石家庄迎“和平时代” 购房者加速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