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调价波折需要总结些什么
在多地纷纷取消药品加成,调高医疗劳务价格的背景下,安徽省大幅降低县级公立医院诊察费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医改的一种倒退。安徽省此前调高诊察费应该说方向并没有错,那么出现的反复说明了什么呢?
安徽省此前为县级医院定的诊察费标准,或许反映了医务人员真实的劳动价值,但在现实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县级医院处境尴尬,论方便比不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论水平拼不过市级、省级医院,在上级医院没有同步推进改革的情况下,县级医院的诊察费超过市级、省级医院定价水平,显然也就超出了百姓心理预期,变成了“价格的高地,医改的洼地”。最后,也就难以留住更多病人。
安徽省在调价前期做过调查研究和成本测算,设计者认为这是一个“增减平衡,医保基金可承受”的方案。然而,要实现医改目的,药品零差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仅仅是手段之一,还要考虑财政投入可不可以持续跟上,医保基金能不能承受,医保支付方式、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变革能不能开展。如果没有其他综合措施及时跟进,药品零差率销售和调价预期中的正面作用就有可能被消解。另外,在制订具体方案时,所依据的基础数据是否足够多、足够准确?进行的测算是否足够缜密精细?补偿公式考虑的变量是不是足够接近现实?遭遇困难时是不是给各地依据具体情况调整的权限?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诊察费调整或许将会少些波折。
对于安徽省调低诊察费,改革相关各方心中或许五味杂陈;观察者从不同角度解读,或许也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安徽省作为医改先行者遇到的问题,其他地方或许很快会遇到,因此从试错中汲取经验教训十分重要。罗马非一日建成,价格调整也绝非简单地加加减减就万事大吉。据悉,安徽省已经决定将诊察费调整权限下放到市级,期望各地此后的探索能够给改革提供更多的路径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