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诈骗盯上社保卡医保卡

28.10.2014  12:59

收到此类短信要当心,石市社保局从未发送类似短信

□本报记者 赵晓华

石家庄市社保局通知,您有一份社保补助金尚未领取,请及时办理。”近日,石市有不少市民都收到了类似的短信,短信后面附有一个手机号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多数人收到相关信息都不敢怠慢。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社保补助金领取”、“医保卡异常”等诈骗短信最近开始蔓延。昨日,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醒市民,该部门从未发送过类似短信,市民切勿上当受骗。

领取社保补助金”短信纯属诈骗

昨日,石市人社局发出紧急通知,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近来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我局名义,给广大市民发送手机短信“领取社保补助金”,并以手机号码的形式留下联系方式,骗取市民的个人信息。现郑重声明,我局没有给市民直接发送过这类信息,也不会用普通手机发送这类信息或留下手机号码让大家咨询。

市民张女士前几天就连续两次收到短信让她领社保补助金。“短信是同一个手机号发出来的,我一看就觉得不对劲。”带着质疑,张女士拨通了短信中的联系电话。“对方自称是石家庄社保局的工作人员,告知我未及时办理退款业务,目前退款工作已经结束了,只能将钱直接打入我的卡号,并在核对了我的身份信息后,要求我提供银行卡的卡号。”张女士说,由于心存疑虑,她故意提供了一个早已销户的卡号,并按照对方的提示在自动柜员机上一步一步进行操作。

谁知他们竟告诉我由于卡上的资金余额不足,无法与国家金库数据进行连接,并要求我先存1000元至卡上。”张女士称,到了这时,她确信这是一个骗局,于是在声称自己没有多余的现金后,就挂断电话取卡离开了。

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法是以社保部门名义向参保人诈称发放社保补助,并要求收到短信的人员,拨打电话提供银行账号、密码,以达到诈骗目的。“特别提醒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凡是以‘政府部门’的名义要求你转钱、存钱、提供银行账号和密码的,一定要提高警惕。”石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再三强调,以领取社保补助金的形式向参保人要求提供账号变更的个人和组织,基本可认为系诈骗行为,市民们千万不要相信。

医保异常”短信出现在市民手机上

你好,你的医保卡近期异常使用,从今天暂停使用,详情请速联系(后面是一个手机号)。”除了领取社保补助金的诈骗短信外,石市市民王先生还曾收到一条有关“医保异常使用”的短信。

接到这条短信后,我大吃了一惊。”王先生和老伴商量后决定还是先打短信上的电话咨询一下。拨通电话后,对方自称是“石家庄市医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是王先生的医保卡已经透支,需要尽快将透支的钱存入一张银行的卡上。听完这番话后,王先生产生了疑惑。“前几天我买完药,看了一下卡上还有不少余额呢,之后便没用过,怎么这一下子就透支了呢!”带着疑问,他来到了小区附近的一家药房查询,发现医保卡里的钱根本就没少。

回到家后,王先生忙拨打了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咨询热线12333,工作人员告诉他,他收到的是诈骗短信,不要轻易汇款,并建议王先生打电话报警。记者上网查询了解到。类似的医保骗局骗子往往通过谎称保民的医保卡异常或终止停用等手段,从而骗取受害人汇款、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

相关部门负责人特别提醒老年人,收到类似的短信一定不要着急,要先核实真假。

12333”发送的短信也不要轻信

对此,石市人社局提醒市民,收到可疑短信,如需了解相关情况,一般可通过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咨询热线12333进行查询,也可到所在辖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咨询。据记者了解,一般情况下,石市人社部门如有相关措施和变更事项,通常都会通过该局网站或新闻媒体,公开说明情况并登载信息。在发现自己可能受骗的情况下,市民应及时拨打110报警。

另外市民接到短信后,还可以针对对方提供的电话进行归属地查询。若对方提供的号码归属地是外市,无疑就轻易揭穿了诈骗分子的阴谋。另外,最好时常开启手机安全软件的智能拦截模式,严防掉入医保、社保等短信诈骗陷阱。

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时提醒,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有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一些官方机构的电话号码,向一定范围内的某一通信用户发送短信,通过诱骗客户登录钓鱼网站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来套取客户个人信息。对此,相关负责人特别提醒,虽然目前关于社保卡、医保卡的诈骗短信还没有冒用12333名义发送的,但也需要特别警惕,即使是来自官方的短信,若内容有异常,一定要向客服进行核对,若有网址一定要核实是否是官方网址,不要轻易输入个人信息。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