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薄弱环节 实施精准管理

23.07.2014  10:52
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近两年,河北省农发办调整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思路,着眼于扎实有效管好资金、建好项目,用改革的思路全方位实施精准管理,确保农发投入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完善了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使农发运行各个环节都有了明确具体的遵循   适应新形势对农发资金项目精准管理的更高要求,河北省农发办针对日常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现行制度办法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加以细化、实化、系统化,形成了以“管理规范”为主线、以“六大体系”为基础、以规范关键环节管理为重点的资金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一是研究制定《资金项目管理规范》,解决好“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农发”,全面贯彻“保调转退减进”要求,《规范》从整体上对农发资金项目管理的原则要求、程序步骤、扶持重点、方式方法等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形成了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的制度总纲,并以此为指引,提出了“节水开发、产业开发、绿色开发和效益开发”,实施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农发工作的方向感进一步增强。二是积极构建“六大管理体系”,解决好“谁来干、怎么办”的问题。运用统筹的理念,着眼于夯实农发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基础,在全省农发系统基本构建起责任链条档案、全程信息监控、社会监督公开、长效机制管理、群众受益评价和综合检查验收“六大管理体系”,形成了“上下贯通、科学规范、简便易行、运行高效”的管理工作格局。三是细化完善专项制度,解决好“关键节点怎么抓”的问题。针对资金和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了《资金支出管理细则》、《加强土地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意见》、《农发项目绩效评价办法》等31项制度办法,对资金滞拨、报账不规范、项目可研编制不细等多发易发问题进行规范。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河北省上报国家的土地治理和产业化项目通过率连续三年100%。   二、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农发管理各环节引入电子化、高效化轨道   农业综合开发“既点菜又买单”的统管模式,虽然有利于统筹提高资金项目绩效,但内在地存有更高的管理风险,需要加以规避。近几年,河北省农发办自主研发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起了“纵向管到底、横向全覆盖、运行能分析、监控能即时”的电子农发管理平台,为实施精准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该“系统”覆盖省市县三级用户,对项目、资金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实现了五大功能:一是项目自动审核。在项目立项申报中,系统自动审核亩投资标准、投资措施比例、农民自筹等数据信息,不符合要求的自动提示。二是资金即时监控。对预算编制、资金拨付、工程支出、统计决算等进行全程管理,对账实不符、资金迟拨等违规情况自动提示,增强了资金监管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统计分析查询。依据设定条件进行资金、项目数据查询汇总,并自动生成统计图表,进行运行分析和趋势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充分依据。四是项目直观展示。自动生成项目位置图和建设成果,对不符合成方连片要求的自动提示,同类项目规划图重合的自动报警,杜绝了项目以旧顶新现象。五是关联企业管理。对关联企业进行监督管理,记录处罚结果,自动过滤违规企业和连续三年以上扶持项目。同时,通过地理信息子系统,利用自主研发的插件把谷歌地球、GPS定位和CAD制图三个软件有机相联,自动生成项目工程图,项目区及方田的位置、农路、低压线、渠道布局和形状全部实现了精确定位,精确度达到了小数点后5位以上,并自动获取方田面积以及农路、渠道长度等数据,有效提升了项目前期工作质量。   三、完善量化、刚性的标准体系,提高项目选项和资金分配的精准程度   在项目立项审核和资金测算过程中,行政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立哪个项目、扶持多少金额,往往依据项目单位申报情况和资金规模约束,经过专家评审由各级审核确定,缺乏一套完备的测算指标体系。为科学优选项目、准确测算规模,河北省农发办重点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优化产业化项目立项及扶持规模。研究制定了《产业化经营项目优选办法》,对项目准入条件、立项程序和要求,特别是补助项目优选及投资规模,明确了一套刚性指标。在产业发展上,优先选择扶持国家办政策重点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优势主导产业;在指标确定上,依据国家农业开发政策,将扶持额度细分为上、中、下三档,新增示范区关联度、项目申报单位状况、项目技术先进性、项目带动能力等7项指标,并明确了指标选择的优先程度;在资金测算上,明确了企业净资产规模、带动农户数、加工转化本地原材料量、连续扶持项目建设质量等5项正相关因素,以及投资概算合理程度、项目设计科学性等3项负相关因素,建立了资金分配测算模型,为科学优选产业化项目和确定扶持规模定制了一把“硬尺子”。二是做实土地项目立项及预算定额。在项目区划上,实行缩小项目单元、按规模组合年度项目的办法。县级以村为单位、以2000亩左右为单元预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待资金控制指标明确后,根据资金量本着地域连片、指标接近的原则,将项目单元整合为年度项目。在预算编制上,研究制定了农发项目预算专用定额,每年据实确定年度工程造价信息,以此合理测算确定工程设计、单价及工程量,使项目设计更加精准。在预算审核上,建立了工程造价专家审核项目概预算制度,增加实地考察环节,开发预算编审信息化模块,通过输入项目基础信息自动生成项目可研报告,确保了财政资金投入的真实性、有效性。三是量化农发项目群众受益评价标准。把“带动就业数、带动农户数、新增农民收入额”等6个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数据作为项目立项审核硬性指标,严格将农民参股不低于30%作为“园龙特”试点项目的准入门槛,设定了农业总产值、农民生产生活改善情况、农民满意度等10个与农民受益直接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占总分值的60%,并将评价结果与下年度资金分配挂钩,通过这一系列明确具体的标准,确保农发资金投入到农民真受益、广受益的领域。经过科学优选、精确测算,河北省资金管理和项目质量明显提升,优质工程率提高30%,资金按时拨付率稳步提高,国家办综合检查评价成绩由2012年的19位跃入全国先进行列。   四、强化农发项目资金管理责任机制,确保了政策落得实、项目建得好、资金效益高   项目资金管理涉及各级农发机构,需要用机制压实各级、各岗位责任,从源头上厘清责任边界、形成自我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建立“一单制”的责任固化机制。推行了资金项目审核“一单制”办法,即按照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在立项审核中省市县各级逐项填写责任单,建立工作责任档案,做到了一项一档、随时可查,并可事后追溯,追究问责。二是建立以基层为重心的靠前管理机制。明确提出了县级农发部门担负的17项具体职责,夯实了基层农发部门履职尽责的基础。全面下放了工程监理和物资招采权,充分调动县级农发机构积极性,发挥其靠近一线、就近管理的优势。三是建立以项目定资金的激励导向机制。改变“以资金定项目”做法,不再搞市县间平衡,而是依据各市上报项目质量在全省范围内优选项目,据此确定其资金规模,最高的市达到控制规模126%,最低的则只有76%。这一举措大大强化了市县审核项目的责任心,托人情、找关系的少了,狠抓项目质量的多了,项目立项实施水平稳步提高。四是建立暗访、大排查和验收统筹协调的工作查验机制,变“秋后算账”为事前、事中监控,有效解决了监管滞后问题。按照“一个县不漏、一个项目不漏、一个环节不漏”的要求,每年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资金项目大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转变作风,定期开展暗访,“不打招呼、不要求陪同、不吃住在被检查县”,直接进入项目区和项目单位,掌握真实情况、倾听真实声音、发现真实问题、提出真实建议。产业化项目立项增加了财务审计中介机构优选和规范披露事项环节,同时向项目承担单位事先下发明白纸,详细说明专账核算、报账、自筹资金管理等政策要求,以防“亡羊再补牢”,并严格将企业垫付比例控制在30%以内,为产业化项目规范实施做足“事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