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大督查再次问责249名干部不作为|让不作为的官员如坐针毡

29.09.2015  19:07


聚焦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等问题

国务院大督查再次问责249名干部不作为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结果公布。经有关地区核查和监察部审核,针对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方面的懒政怠政不作为典型问题,24个省(区、市)依法依规对249人进行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地厅级41人、县处级139人。

  为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国务院组织开展第二次大督查。今年8月,针对国务院第二次大督查、审计署跟踪审计和相关部门监督执法中发现涉及懒政怠政和不作为的问题,7个省的59名干部受到问责,对有关地方触动较大,社会反响强烈。

  此次第二批核查问责,按照重点突出、统筹兼顾,依法合规、严格程序的原则,围绕推动稳增长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突出处理了一大批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不作为问题,督促相关工作全国排名靠后、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抓紧彻底限时整改,引以为戒、举一反三。

  12个省(区、市)问责资金沉淀问题24个,处理78人。河北、上海、广东、广西、陕西有关市县政府或单位因存量资金应交未交或应交回未及时交回,给予52人行政记过、行政警告、诫勉谈话等处分。浙江省财政厅、环保厅未及时将中央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专项资金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单位,导致1.5亿元滞留在29个市(县)财政局,省财政厅、环保厅及2个县财政局、环保局8名相关负责人受到行政警告、诫勉谈话等处分。

  13个省(区、市)问责项目拖期问题24个,处理85人。河南省伊洛河治理项目应于2015年完工,2013年中央下达项目补助资金1.5亿元,截至今年5月宜阳、偃师、巩义段尚未开工建设,3个县(市)政府及水利局等单位9名负责人受到行政记大过、行政记过、行政警告和诫勉谈话等处分。京台高速(北京段)应于2015年一季度开展征地拆迁和土基施工,截至今年6月工程尚未开工,为此给予北京市首发集团、市交通委工程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行政警告处分。

  11个省(区、市)问责土地闲置问题12个,处理51人。北京、上海、安徽、福建、江西、海南、四川、宁夏有关县(市、区)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42名负责人因闲置土地比重过高、处置不力给予行政警告、诫勉谈话等处分。黑龙江省大庆忠旺铝业有限公司1308.9亩土地闲置3年以上,大庆市高新区管委会及国土资源部门因未及时处置,2名相关责任人受到行政记过、行政警告处分。重庆航悦置业有限公司902.4亩土地闲置2年以上,对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龙兴工业园管委会2名负责人给予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辽宁省阜新市、葫芦岛市虚报完成2014年度棚改新开工任务21302套,7个县(市、区)政府及棚改办15名负责人受到行政警告、诫勉谈话处分。山西省太原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中央专项补助资金于2012年拨付,截至今年5月尚未开工建设,市环卫局局长等4名负责人受到免职、行政记过和行政警告处分。海南省东方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项目于2013年12月批复,但今年6月尚在办理用地预审,为此给予市发展改革委原主任和民政局局长党内警告、行政记过处分。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问责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作,治理懒政怠政等不作为行为,既要依法问责,更要强化整改,加强督查督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在此次问责中,各地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整改有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截至8月底,在财政部的有力督促下,各地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实际收回同级存量资金2966亿元,大部分已投向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对各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督导和服务,截至8月底,11大工程包已开工246个项目、42个专项,累计完成投资3.92万亿元,其中8月份增加投资2841亿元,投资落地进度普遍加快。

  截至8月底,全国已处置闲置土地31.25万亩,处置率为29.9%,比6月份大督查时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国土资源部提出,年底前对各省(区、市)闲置土地尚未处置完毕的,按面积收回或扣减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大协调力度,就加快棚户区改造约谈5个省(区)政府负责人,收效明显。原来时间过半、开工率未过半的9个省(区、市),工作进度普遍提高。其中,黑龙江省棚改开工率由6月底的21.5%上升到8月底的70.9%;山西省棚改开工率由29.2%上升到74.2%。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普遍认为,当前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不作为现象,应继续依法依规加大问责力度,建立健全督查问责的长效机制。据了解,国务院大督查第三批问责将聚焦民生领域不落实不作为问题,目前正在督查审计中。 来源:新华社

让不作为的官员如坐针毡

  用督查的手段点醒这些“沉睡”或“装睡”的资金和项目,使其“重启”乃至“快进”,把该花的钱花在刀刃上,该负的责任切实承担起来,才能让改革有效落地、群众真正受益

  工作抓落实,督查不手软。继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责结果公布之后,近日,第二批核查问责不作为情况又公之于众。经有关地区核查和监察部审核,24个省(区、市)依法依规对249人进行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督查结果再一次显示了“抓典型、严问责”和“言必信、行必果”的施政理念。

  此次督查问责以雷厉风行之势告诫党员领导干部,不干事、不作为不仅不足取,而且要追责。从公布的情况来看,受处分的249人中,有诫勉谈话的,也有受到党内警告乃至免职的;从干部级别来看,有县处级,也有地厅级。问责结果打断了少数干部“平平安安就可以占位子,舒舒服服就可以领票子,庸庸碌碌就可以混日子”的念想,让为官不为者如坐针毡。今后,“不作为”不仅仅是一种作风问题,而且要通过督查问责,和“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相衔接。

  问责精细化,是第二批核查问责的重要特征。此轮核查,重点聚焦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不作为典型问题。这四个方面都涉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干部不作为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一笔资金,更会影响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正因如此,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不作为的干部,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挪位子’的要‘挪位子’。”“必须问责到人,打到痛处,采取有效措施,不护短不遮丑。”这既是大督查需要达到的效果,也是干部要干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应有之义。

  以“大督查”推动工作“真落实”,是此次督查问责的重要目的。处理结果显示,有些财政资金早就到位了,相关工程却迟迟未动;有些项目规划了十几年,预算内资金也早已下达,原本早该完工,结果拖延至今;还有些涉及棚改等民生工程进展迟缓,群众怨声载道。这背后究竟是“懒政”“怠政”在作怪,还是存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无论如何,用督查的手段点醒这些“沉睡”或“装睡”的资金和项目,使其“重启”乃至“快进”,把该花的钱花在刀刃上,该负的责任切实承担起来,才能让改革有效落地、群众真正受益。

  作为本届政府的重要创新,大督查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转型的必由之路。全面深化改革要求,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简政放权不是撒手不管,而是由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的监督和执法。李克强总理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落实政策措施作为“军令状”和铁的纪律,主动破解改革和发展难题,确保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大督查,就是监督和执法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长效机制的建立,推动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督查问责,给“为官不为”者敲响了警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压力和责任。“打到痛处”的问责结果,一方面促进了财政沉淀资金的盘活利用、推动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加快落地,另一方面也为狠抓政策落实促发展提供了动力。下一步,国务院还将组织第三批核查问责。相信随着大督查的开展,干部争干事、人人思作为的从政品格将蔚然成风。(白龙)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