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立:着眼四“势”做文章 确保财政改革善作善成

08.12.2014  13:47
  •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2014年12月08日
  • 【字体:
  •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难度空前。推动改革实施,落实改革要求,最大程度获取改革红利,是各级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完成好新时期财政改革任务,必须认清形势、勇于改革、蹄疾步稳、善作善成。       一、审时度势,认清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深化财政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标定位高、内容涵盖多、涉及范围广、政策调整大、操作实施难,全面准确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前提。说其复杂,一方面是改革内容多,是全面系统的改革部署,不是单项改革,而且各项改革相互交织、互为影响;另一方面,改革超越了财税事务本身,上升到了国家治理层面,关系到民主、法治等多个方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说其艰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任务重,三大方面16项改革都要启动,多项措施同时推开、同步发力,工作量很大。二是改革难度大,很多改革内容是从无到有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需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一旦铺开,不容出现大的闪失,更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三是可能遇到的阻力较多,改革涉及多方面利益的深度调整,需要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比如,建立透明预算制度,把财政运行置于“阳光”之下,使政府花钱的随意性受到约束,有的单位就会感觉不舒服。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肯定会对现有资金分配格局造成冲击,有阻力在所难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涉及政府各层级间、政府与企业及个人间、财政与部门间等多个层面的利益调整,而且调整的力度很大,推进起来不会那么顺风顺水。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推进改革可能遇到的各种想的到和想不到的困难,做好应对改革挑战的充分准备。       二、乘势而上,切实增强敢啃“硬骨头”的改革勇气       改革既面对严峻挑战,也有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氛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把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之一。而且,此轮财税改革的许多内容被吸纳入新修订的《预算法》中,成为法律规定,这就意味着推进改革有了法律保障。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利用好这种非常难得的机遇,学会借势,善于用势,努力成事。       各级财政都应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大局意识,既要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更要站在全省和全局的高度,树立“一盘棋”思想,研究改革问题,提出改革措施。二是担当意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当好推进改革的排头兵,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舍我其谁的精神,勇于啃“硬骨头”,担负起改革重任。三是机遇意识,把谋划推进财政改革当作振兴财政事业、锻炼培养干部的难得机遇,增强信心,坚定不移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另外,在推进改革进程中,还要弘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对国家鼓励的改革、看准的事情不等不靠,敢闯敢试,主动为全省趟路子、创经验。       三、顺势而为,积极稳健地组织推进改革       总结历史经验,任何改革的成功不仅要有改革的勇气,还要讲求方法策略、营造良好环境、把握节奏力度,这样方可最大程度地化解改革阻力,聚拢改革合力,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要想打赢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硬仗,也必须尊重改革规律,顺应改革大势,切实做到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促进、当前与长远相统筹。       一要制定好改革方案。谋定而后动。“”的作用非常重要,一个好的方案关乎改革走向和成败。目前,省财政厅按照中央改革部署,结合河北实际初步提出了“1+12”的财政改革一揽子方案,其中“1”是指全省财税体制改革方案,“12”是指根据条件成熟程度,分期推开实施的四类12项单项改革方案。各地也要从战略上谋划,从整体上布局,因地制宜地科学制定本级的实施方案,确保中央和省改革部署能够落实到位。       二要聚拢改革正能量。财税体制改革涉及政府、部门、企业、公众等多个层面,各方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对改革的态度也不完全一致。为了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必须分类施策,最大程度凝聚改革共识,最大范围团结改革力量,努力改善改革的外部环境。对上级,要汇报中央对财税改革的重视程度,讲清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争取党委、人大、政府等各方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部门,要主动做好沟通工作,消除“改革是削夺部门权力”的误解,讲清改革是大势所趋,不仅有利于提高资金效益,也有利于推动部门工作,以赢得部门的理解和配合。对公众,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释疑解惑,获得社会的关注和认同。总之,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推动各有关方面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三要讲求方法和节奏。改革要讲究方式方法,分清大小难易,明确轻重缓急,科学谋划策略,把握推进节奏。在改革方法上,要学会拿来主义,外边已有的成功经验,可以直接参考借鉴,不需再摸着石头过河;要学会借助外力,如预算公开工作,新预算法有明确规定,国务院有明确要求,纪检部门也有部署,这些是推进工作的尚方宝剑;要学会妥善处理各方关系,防止受到各种利益的掣肘;要学会运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方法,实现财政治理转型。在改革节奏上,有些改革根据上级部署有序推进即可,有些改革则可以积极探索,如绩效预算管理、支出方式改革等。       四、强势固基,夯实要素支撑       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不仅需要昂扬的激情、科学的方法,也离不开人才、技术和管理机制的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人才支撑,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财税体制改革这块难打的“”,有过硬功夫的人才能打得动、打得好。这个硬,体现在财政干部既会“点菜”,具备政策设计、制度设计的能力,也能“下厨”,“能写、会算、懂行”的基本功要扎实。围绕打造与改革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双学双改双提升”要求,结合“三比”活动,加大理论学习培训力度,掌握现代管理模式、方法和工具,培育现代治理素养,增强推进改革的底气。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加快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目前信息技术已与财政业务工作高度融合,成为财政管理有机组成部分。没有高度发达的信息化做支撑,任何改革、任何现代管理都是纸上谈兵,寸步难行。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加大财政信息化建设力度,今年上半年出台了《河北省财政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方案》,准备利用三年时间,建成全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强力支撑财税体制改革。这项建设任务繁重、资金投入集中。考虑到各地实际,核心业务系统将由省财政厅统一研发,各地分级部署应用。        三是强化管理支撑,抓紧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总抓手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绩效管理是运用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建立目标引导、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整体提升的管理机制,对深化改革、服务大局、履行职责、自身建设的过程和结果实施系统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有利于明晰责任、调动干部积极性,有利于提升财政内部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是推进财税改革的有力抓手和支撑。目前,省财政厅绩效管理体系已基本建成,制定了绩效管理办法和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市县绩效管理体系框架也由省财政厅组织统一设计搭建,制定了《省对设区市财政工作绩效管理办法(试行)》。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行好、利用好这个工具,认真抓好学习培训和方案落实,为明年在全省财政系统全面推开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