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看牙”其实是种病 阴影大多来源于童年

03.04.2015  14:09

  虽然人人都知道要爱护牙齿、关爱口腔,但事实上,很多人只要不是牙疼得实在受不了,那是能不去看牙就绝对不去。

  这是因为不重视口腔卫生吗?这其实是冤枉了许多人,他们并非不重视口腔卫生,只是想到看牙就头皮发麻。口腔医生说,“害怕看牙”本身也是一种“”,叫做“牙科畏惧症”。

  有人听到牙钻声血压就狂飙

  “只要一躺上牙科那个椅子,我就头皮发麻;等听到牙钻声,我觉得心脏都能跳出来。”这是记者身边一位朋友的亲口描述。

  “我们经常遇见类似患者。有一次隔壁科室来了一个大男人,刚躺上牙科椅脸色就不太好看;等医生开了牙钻,他听到那个‘滋滋’的声音,就开始呼吸急促、头冒冷汗。医生看了不对,还让他放轻松点,可一点儿用都没有。没过一会儿,他就大喊‘不行了不行了’,非要下来。当时测了下血压,发现居然都飙到200了!”南京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朱顶贵告诉记者。

  对于这种情况,在牙科学界有一个专业名词,称其为“牙科畏惧症”。换而言之,这几乎可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口腔专科医生们则视之为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严重干扰了口腔治疗,还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负担。南京市口腔医院就曾经对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5%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牙科畏惧症”,其中有15.8%的患者,宁可自己忍受疼痛也不想看牙医,只有到疼痛已经无法忍耐才会被迫就医。

  医生:阴影大多来源于童年

  为何“怕看牙医”居然严重到这种程度?医生说,这种恐惧可能源于大脑的某些活动。

  日本学者就结合了现在的神经成像技术,来检测一个人听到各种牙科器械声音时,大脑做出的反应。结果发现,当听到牙钻之类的声音时,有牙科畏惧症的人,大脑中左尾状核激活程度更强;而听到其他的声音,就不会激活这一区域。神经学研究已经揭示,尾状核是一个和学习、记忆关系特别紧密的功能区域,或许这能理解为牙科畏惧症的患者,在听到这一声音时,更容易带来一些恐惧的记忆与痛苦的感受。它证实了牙科焦虑症的发生有原因的,而不是单纯的“胆子小”、“怕疼”。

  朱顶贵告诉记者,许多人对于“看牙疼痛”的记忆和恐惧是来自于过去,特别是一些“被强迫治疗”的记忆,可能在童年期就形成心理阴影。再加上人群之间还会互相渲染、互相影响,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对牙科治疗疼痛的恐惧和焦虑,其实早就超过了疼痛本身应有的程度。

  “我们曾经有同事调查发现,牙科畏惧心理主要都在未成年时期形成,47.5%的患者是在4-18岁时出现首次恐惧心理,18-30岁的比例则占到34.8%。所以这也算得上是一种‘童年阴影’了。”朱顶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