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农工部领导到我县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24.08.2015  17:04

7月8日,省委农工部副部长高一雷,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张树志一行到我县调研指导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在县委书记田耀筠,县委副书记高楠,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农工委书记高改建的陪同下,先后实地察看了省级改造提升重点村——南障城镇大梁江、吕家及秀林镇北横口村,对我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特别是古村落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省市领导指出,井陉县文化底蕴厚重,古村落数量众多,古建筑、古街道、古宅院风格独特,保护开发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面貌提升工作有亮点、有特色。下一步,要立足纯山区县实际,坚持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与传承历史文化、与古村落保护开发、与沟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一批在省市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先进典型,探索总结一套可推广可借鉴经验模式,进一步提升改造提升工作水平和档次,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要彰显文化,突出特色。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重要举措,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大拆大建或千村一面。一方面,要高标准做好规定动作,重点抓好“十五件实事”的落实,首先搞好农村美化、绿化、净化,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开展特色创建。对古村落的面貌提升要坚持修旧如旧、原汁原味,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来实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卵石路、青石房、古牌楼、古民居等特有的历史文化元素,确保不被破坏,保持传统风格的一致性、协调性。同时,立足山区实际,总结推出一套符合山区实际和文化特色的改提标准,为全省山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树样板、作贡献。
  二要保护开发,科学利用。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要做好沟域经济文章,依托古村落资源,大力发展山场开发、林果种植、特色养殖等绿色产业,积极培育以建筑文化、饮食文化、非遗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鼓励民居租赁、农家乐、休闲游等新业态发展,实现沟域内经济、生态、文化的互促多赢。要注重抓出几个典型村、典型户,在确保民居外观不变的前提下,配套具有现代气息的内部装饰及生活设施,让更多游客慕名来、留得住、能消费,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民参与保护开发的积极性。要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探索建立“一沟一公司、一村一合作社”及“投资—经营—收益—保护”的开发新模式,促进古村落保护开发工作健康可持续。
  三要强力推进,快出效果。要对照时间节点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全力以赴往前推,确保如期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早日让老百姓感受到农村面貌的新变化。同时,要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经得起历史检验。
  县委书记田耀筠要求,各级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市领导指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创造性地做好古村落保护开发、面貌提升、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文章,加快保护修缮工程进度,因地制宜推进15件实事落实,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为大生态屏障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